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5.58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亞洲沙鮻(沙腸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illago asciatica (McKay, 1982)
第一背鰭有11枚硬棘,第二背鰭為1枚硬棘,20~21軟條;臀鰭為2硬棘,21~23軟體,側線鱗列67~70,脊椎骨數34,其中胸、腹、尾椎數分別為:5~7、13~14、13~16。鰓前端具3個突起,中間一枚向前,兩邊的向後彎曲約到鰾的1/4~1/5長度,鰾的末端單一不分叉,故可與其近似種之沙鮻(S. sihama)相區分。
泰國到台灣一帶的沿岸海域,棲息10~50分尺深。
為底棲性群游之沿岸魚類,在較開放之沙泥底質的淺灘,特別是浪較大的海邊數量甚多,是台灣西海岸灘釣最主要的種類,本種魚與沙鮻S. sihama在外型無法辨別。
據調查本種魚在南部高雄一帶數量較多,它除了是亀‘閒漁業的重要漁獲對象外,也常可由小型沿岸地曳、底拖網甚或底刺網所捕獲。因肉細、白嫩、味美,故體型雖小,但在一般夜市成海鮮餐廳中甚受饕客之歡迎,清蒸、油炸皆宜。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沙鮻科(Family Sillaginidae),Sandborer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仔細:當心、小心。如:「這件事非同小可,你要仔細考慮才行!」
幼小的。如:「仔牛」、「仔雞」。
方言指幼小的動物。如:「豬仔」、「雞仔」。
方言中的語助詞。如:「囡仔」、「歌仔戲」。
方言中多指具某種特性的人或物,或指從事某種行業的人。如:「牛仔」、「打仔」、「飛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二的、次一等的。如:「亞軍」、「亞熱帶」、「孟子亞聖」。
亞洲的簡稱。如:「東南亞」、「亞太地區」、「歐亞大陸」。
發語詞。同「阿」。如:「亞爹」、「亞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中的陸地。如:「沙洲」、「三角洲」。
地球上的大塊陸地。如:「非洲」、「亞洲」、「歐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細碎的石子。如:「泥沙」、「河沙」、「海沙」、「飛沙走石」。
像沙子般的東西。如:「豆沙」、「金沙」。
聲音粗啞。如:「沙啞」。
瓜果過度成熟,肉質鬆散而呈微粒狀。如:「這片西瓜吃來沙沙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大腸、小腸。是動物體內的消化器官之一。形狀似管,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如:「腸胃」、「腸炎」。
由動物腸子製成的食物。如:「粉腸」、「香腸」。
心思。如:「古道熱腸」、「牽腸掛肚」。
斷腸:比喻悲傷到了極點。
亞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界七大洲之一。位於東半球的東北部。參見「亞細亞洲」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傳說中的怪魚。即鮻魚。明.張自烈《正字通.魚部》:「鮻,《山海經》:『西海中,姑射山有鮻魚,人面、人手、魚身,見則風濤起。』」
腸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腸子。腹腔消化器官之一,有消化及吸收的功能。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