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86.43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交換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電腦間傳輸中文資料的共同標準碼。由於中文的內碼種類繁多,在使用不同中文系統的電腦之間傳送資料必須訂定一種共同的標準,以利資料交換。我國首見的國家標準為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於民國七十五年公布的「通用漢字標準交換碼」,後經擴編及更名為八十一年公布的「中文標準交換碼」。
通用漢字標準交換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於中文字碼系統未能統一,造成中文電子資料交流的困難,於是有中文資訊交換碼標準化之建議,民國69(1980)牢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集合國內編碼專家、學者開會,達成若干原則,並據此報請行政院核定國家中文資訊標準交換碼編碼原則。70年國科會依據已選定之原則,邀集教育部、中央標準局及行政院主計處電子處理資料中心組成作業小組,推動編碼工作。75年3月行政院核定通用漢字標準交換碼,公布實施。同年中央標準局公布為國家標準CNS11643號。該碼又於1992年年修訂,字集增為48,027字,該標準號碼已改為CNS 11643(1992)。
  通用漢字標準交換碼係依據教育部頒訂之常用字、次常用...
中文標準交換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促進中文資訊標準化,經濟部中央標準局於民國75年(1986)9月公布了「通用漢字標準交換碼」(Standard Interchange Code for Generally-Used Chinese Characters)CNS 11643,共收有13,051個常用中文字及684個符號。後為因應資訊使用者之需求,中央標準局於1991年9月委託資訊工業策進會邀請專家學者、資訊使用單位及標準相關單位,參考教育部所公布之常用、次常用、罕用及異體國字字表進行修編,於1992年7月5日審核通過,並改名為「中文標準交換碼」(Chinese Standard Interchange Code),共收有...
延伸二進位十進位交換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電腦內部是以二進位來表示英文字母、數字及符號等,故而我們所輸入的任何字元符號都有相對應的二進位碼來表示,以方便電腦內部的處理及資料的儲存。由於各軟硬體廠商之不同,所使用之編碼系統紊亂,不利於資料之交換,故有所謂標準交換碼的產生,以便資料能在不同的電腦互相轉換使用。目前最常使用的交換碼有兩種:一為EBCDIC (Extended Binary Coded Decimal Interchange Code)為IBM電腦公司所發展及使用,許多大型電腦也使用此交換碼;另一則為ASCII碼(美國資訊交換標準碼,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資訊交換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的標準「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台灣一般翻成中華民國國家標準資訊交換碼)中,雙位元組字集的編碼表示,尤其是指十六進制表示的高╱低位元組21-7E╱21-7E。
美國標準交換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美國標準學院訂出作為資料傳送與控制的八個標準單元。簡稱為ASCII碼。主要是為了讓使用者能達到彼此交換資訊的目的。
中文資訊交換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同的中文資訊系統間互相傳送資料時,所藉以互相溝通一致的電腦字碼。
延伸二進制編碼十進交換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要用在美國IBM公司設備上的一種八位元代碼,該代碼提供256種不同組合格式,用以代字英文字母、數字及特殊符號等。
資料交換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謂資料交換,指的是把甲電腦系統上的資料移轉到乙電腦系統上。兩系統之間若要進行資料交換,則其必要條件在於兩電腦系統必須使用對方所能接受處理的字符碼,這就是資料交換碼的需求所在。換言之,它是不同電腦系統間交換資料或電腦主機與週邊設備之間通訊所用的碼。交換碼的使用不僅能方便不同系統間資訊的交換,而且更能降低電腦系統和周邊設備的生產成本。
  電腦內碼和交換碼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內碼為電腦系統內部或應用程式所用的儲存碼,往往僅限於該系統或該程式使用。內碼涵蓋所有的資料碼(圖形字符、整數、實數等)及控制碼(控制字符、編輯、繪圖等特殊功能)。現行中文內碼大都採用2Byte(16Bit)或4B...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替、替代。如:「交換」、「換班」、「換手」、「換季」、「換算」。
改變、更改。如:「換車」、「換衣服」、「換地方」、「換湯不換藥」。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