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3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交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種聲音同時鳴響。周.尹喜《關尹子.五鑑篇》:「目視雕琢者明愈傷,耳聞交響者聰愈傷。」
交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種名。指18世紀中葉後由奧國音樂家海頓所奠立,貝多芬逐漸擴充發展的多樂章器樂合奏曲。古典時期的交響曲通常分爲四個樂章,每個樂章都遵循比較嚴格的音樂形式,第一樂章多半是快板、奏鳴曲式,中間樂章會涵蓋一個慢板樂章、一個小步舞曲或詼諧曲樂章,終樂章大部分為奏鳴曲式或輪旋曲式。浪漫時期之後的交響曲則擴大編制或增加樂章,以及加入更多新的元素,形式也較為自由。
命運交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貝多芬的〈第五號C小調交響曲〉。貝多芬聽覺失靈後,作於西元一八○五年至一八○八年。全曲包含四個樂章,第一樂章象徵命運,威力萬鈞;第二樂章哀憐恐怖,表示命運欺人;第三樂章象徵人與命運搏鬥;最後一個樂章歡樂洋溢,代表人類戰勝命運。
交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九世紀由李斯特(Franz Liszt)首創的一種管弦樂曲形式,通常為單樂章,具有標題,音樂的內涵通常有象徵性、敘事性或指涉性,可以來自於一首詩,一本小說,一幅畫,或者其他方面,是標題音樂具代表性的一種音樂形式。
英雄交響曲(Sinfonia Eroic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大調交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為巴蘭欽最具代表性的交響式芭蕾作品之一。用比才(George Bizet)的音樂《C大調交響曲》(Symphony in C)。1947年首演於巴黎歌劇院(L´Opéra de Paris),原名《水晶宮》(Crystal Palace)。這是包含四個樂章的交響芭蕾,巴蘭欽指出這四個樂章的音樂素材都不一樣,所以他以四組不同的男女舞者來擔綱四個樂章的舞蹈,但是基本上每一組都有相同的組合,就是包括一對男女主角、兩對雙人舞,和一小群由女舞者組成的群舞。男女主角是貫穿全舞的靈魂人物,就如法國舞評家莫里斯.波恰特(Maurice Purchet)所說:「巴蘭欽知道如何將一個舞蹈作品自由的連貫性起來...
Mary Clarke &David Vaughaughan《The Encyclopedia of Dance & Ballet》1977、Lincoln Kirstein《Dance》1938、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交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曲種名。參見「交響曲」條。
書名。這是一部由舞蹈家劉鳳學舞蹈創作、製作演出及策劃記錄《大漠孤煙直》的實錄。其目的在於將視覺的舞蹈轉化為一種可書寫、可閱讀、可供研究分析,能夠精確而完整的呈現出舞蹈本體的舞蹈文本。該書共分四卷,第一、二、三卷主要內容是以魯道夫.拉邦(Rudolf Laban, 1879-1958)的動作譜(Labanotaion),書寫《大漠孤煙直》舞蹈動作:包括動作時值(Duration)、動作水平、舞者與舞者之關係、舞者與道具之關係、舞者進行方向與空間的相關性。書中同時收錄的舞台平面圖、舞台道具圖、供舞者攀登的渾天儀柱製作說明、燈光設計圖、服裝設計圖、設計者及演出者簡介,均係2000年5月13日在台北市...
劉鳳學《大漠孤煙直 ── 劉鳳學作品第115號舞蹈交響詩》2003、《大紀元日報》2003.12.10。
交響樂芭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類型名。指30年代後,雷歐尼得.馬辛(Leonide Massine)所開始的芭蕾型式;它是迥異於早前依附寄生於繁瑣的文學作品結構的一種新芭蕾,舞作不再以敘述故事為主,改而追求交響樂與舞蹈間較純粹的美感,以交響樂的結構為主,藉此來發展純肢體語彙。其實這種純舞蹈,抒情的舞蹈表演場面,早在浪漫芭蕾時代就已經出現。例如《吉賽兒》第二幕的維麗(Willis)舞蹈片段、《舞姬》(La Bayadére)中黃泉幻影的群舞場面,及至《天鵝湖》第二幕的天鵝群舞等這些均已透露出《交響樂芭蕾》的概念。只是當時編舞家僅將其視為一個抒情、寫意的片段,作品重心仍放在戲劇的結構上。到了狄亞格烈夫(Diaghilev)...
黃麒、葉蓉《現代芭蕾》1994、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
田園交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貝多芬的第六號F大調交響曲。於西元一八○八年完成。貝多芬在此曲明顯表達對田園景色、溪畔、農村的喜悅與顯現雷電暴風雨的真實,可以說是標題音樂的傑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