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7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伏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炎熱的伏天。伏天指三伏,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一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第一天,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第一天。初伏、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從初伏到末伏通常為一年當中天氣最熱的一段時間。如:「炎炎伏暑,出門最好打把洋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趴著。如:「伏案」、「伏地挺身」。
屈服。如:「伏罪」、「伏法」。
隱藏。如:「伏兵」、「潛伏」、「伏筆」、「埋伏」、「晝伏夜出」。
低下去。如:「起伏不定」、「此起彼伏」。
伏天:盛夏之日。自夏至後第三庚日起,三十日內,稱為「伏天」。前十日為「初伏」,中十日為「中伏」,末十日為「末伏」,總稱為「三伏」,為夏季最熱的時期。或稱為「伏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熱。與「寒」相對。如:「消暑」、「暑氣」、「避暑」。
盛夏。如:「暑假」、「暑期」。
毫髮不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絲毫不差,非常準確。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十一月.消寒圖》:「都門天時極正:三伏暑熱,三九嚴寒,冷暖之宜,毫髮不爽。蓋為帝京得天地之正氣也。」《聊齋志異.卷九.邑人》:「呼鄰問之,則市肉方歸,言其片數、斤數,毫髮不爽。」也作「毫釐不爽」。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