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86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佐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證明、證實。《聊齋志異.卷三.李伯言》:「鞫之,佐證不誣。按冥律,宜炮烙。」也作「左證」。
2.證據。《朱子語類輯略.卷八.戰國漢唐諸子》:「禮又如何有伯夷、周公制作之禮?它只是急要做個孔子,又無佐證,故裝點幾個人來。」也作「左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輔助。如:「輔佐」、「佐理」、「佐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斷定事實。如:「證明」、「證實」、「推證」、「論證」。
憑據。如:「人證」、「證據」、「停車證」、「借書證」、「足以為證」。
個案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構成多種個案設計;個案也可能是某一事件或實在體。4.連結命題與資料:根據事先確立之命題,然後以資料佐證。此種作法雖有多種,但無一種能精確地描述所分派之受試者以及處理條件,在這些作法中最適合於個案研究使用的為”組型匹配”(pattern-matching)觀念,即是把資料與命題結合成關係之一種方法。5.解釋研究發現之規準:已至少要有兩個對立之命題,然後根據不同之組型資料加以解釋,較為完備。 研究步驟個案研究常以單一個案進行研究,強調的是深度分析。個案研究通常採取之步驟有以下五項:1.敘述目標:包含直接要研究之單位,以及其...
不倫不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段經文時,卻認為孔子用「弒」字,是要譏諷太子許止沒有盡到孝道,並且舉出樂正子春事奉生病父親的例子做為佐證。劉知幾對此十分不以為然,他認為樂正子春的孝行足為楷模,許悼公死於政治謀殺也是事實,怎麼會是因為太子許止沒有樂正子春孝順,就被冠以「弒君」的罪名呢?劉知幾認為公羊高是為了彰顯同是孔子門人的樂正子春的德行,所以扭曲事實加以解說,例子舉得不對,罪名也定得太過牽強,沒有達到原本彰顯樂正子春孝行的用意,反而變得十分可笑。後來「不倫不類」這句成語,就從劉知幾《史通》中的「編次不倫,比喻非類」演變成,用來形容事物不成體統。
理性決策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值及目標的,並非空無捏造。3. 決定所發生之問題的事實和資料是可找尋的:問題之所在,必有相對之資料可佐證,只要用心去尋找社會中的資源,:便能找到最佳的對應資訊。4. 人可以找到所有解決方案:透過各種理性思維分析,加上資料完善的比對,得以尋找出最佳方案。5. 所有方案皆有優劣,應當找出所有面向後,加以排序:將利益及成本成上或然率之結果,必能排出優先之順序。6. 決定者必選者最優先優良之方案:在面對所有考慮之後,決策者應當選取最優先之方案。 此模式之優劣 優點在經過多項評比之後,當能選出最適合之方案,並且具有客觀的數據,能夠...
證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憑據、憑證、左證、佐證
例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佐證或輔助說明的事物。[例]老師用龜兔賽跑的例子說明「驕者必敗」的道理。
初位效果primacy_effect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較多的複述次數,使其訊息進入長期記億,因此有較好的回憶效果,受試者較容易記得。這類實驗亦常用於支持佐證雙記憶理論(或稱記憶二元論)。在教學的應用中,以工作記憶模式解釋語文刺激的記憶現象時,會將初始效應視為經過覆誦後,刺激有比較高的機會進入長期記憶系統的結果,藉著操弄刺激呈現時間的長短、增加語文刺激的語音長度、增加刺激的意義程度、以咬音抑制(articulatory suppression)等影響覆誦機會的實驗參數,都發現會影響初位效果的大小。 參考文獻鄭麗玉、陳秀蓉、危芷芬、留佳莉(2006)。心理學。台北市:五南。鄭...
人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訴訟時以證人所陳述的事實做為佐證。亦泛指能證明事件真相的人。[例]人證、物證俱在,嫌犯只得俯首認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