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7.09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佛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陀的造像。《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有師子國胡沙門邪奢遺多、浮陀難提等五人,奉佛像三,到京都。」
2.泛指佛、菩薩、羅漢、明王等的造像。造像的方式包括雕塑、鑄、繪畫、刺繡。《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詔誅長安沙門,焚破佛像,敕留臺下四方令,一依長安行事。」
煙薰的佛像掛牆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有恁施主,有恁和尚。佛像本應位在佛座上,卻不居本位而掛在牆上,是不敬佛的行為,而不敬佛的和尚,才有不敬佛的施主來供奉他。即有什麼樣的主人,就有什麼樣的奴才。《金瓶梅》第四六回:「一來主子煙薰的佛像掛在牆上──有恁施主,有恁和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陀的簡稱。佛教徒對得道者的敬稱,也可用作釋迦牟尼的專稱。
佛教:世界五大宗教之一,為釋迦牟尼所創。主張生命是痛苦、無常的,只有息滅貪、瞋、痴,證得圓滿智慧,才能得到真解脫。後漢明帝時由西域傳入中國,流行至今,信徒廣布世界各地,但以亞洲為主。
如佛陀一般仁慈、和氣。如:「佛口蛇心」。
仿佛:似乎、好像。或作「彷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物的圖畫或雕塑。如:「畫像」、「塑像」、「佛像」、「雕像」。
咄咄逼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字長康,小字虎頭,晉無錫人。博學有才氣,善繪畫,有才絕、藝絕、痴絕三絕之稱。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動物、山水等。存世作品中以「女史箴圖」最有名。其所作「維摩詰像」,為最早出現於壁畫上的佛像。 (6) 旒旐:音ㄌ|ㄡˊ ㄓㄠˋ,出殯時在靈柩前引路的招魂幡。 (7) 危語:類似「了語」的文字遊戲,以危險的事為主題,令人聞而生畏的話。 (8) 轆轤:利用滑輪原理製成的井上汲水用具。古人常於井上立架置軸,貫以長木,纏綆其上,下懸汲水用的桶,用手轉動嵌於長木一端的曲柄汲水。 (9) 參軍:東漢置,掌參謀軍務。至隋唐時兼為郡官。 (10) 咄咄:驚嘆聲。 (11) 眇目:瞎了一隻眼。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供奉神、佛像或祖先牌位的石室或櫥櫃。如:「神龕」、「佛龕」。唐.杜甫〈山寺〉詩:「野寺根石壁,諸龕遍崔嵬。」《朱子語類.卷九○.禮七》:「西壁如今之牆上為龕,太祖居之,東向。」
火樹銀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火樹」,像火一般燦爛的樹。語出晉.傅玄〈庭燎〉詩。「銀花」,銀色的花朵,後指燈。語出南朝梁.簡文帝〈彌陀佛像銘〉。「火樹銀花」形容燈火通明燦爛的景象。
頭頭是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的賞識。關於這段問答,後面的頌文則是說得很明白,意謂:即使是一把小草,有智慧的人也可以將它變成一尊佛像;也就是只要悟得禪理,則道時時刻刻存在我們眼前,是無所不在的。「頭頭是道」這句成語原用來指道無所不在,後則用於形容言語清楚明白,有條理。
強詞奪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緣生滅、諸行無常,這則是孔孟之道所沒有的。」孫皓雖然強自狡辯,但仍無法辯倒僧會,也就不敢隨便毀壞廟宇佛像了。後來「強詞奪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原文「強詞昧理」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沒有道理卻強行狡辯,硬說成有理。
水泄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猶「水泄不通」。見「水泄不通」條。 01.《西遊記.第七七回》:「只見那過去、未來、見在的三尊佛像與五百阿羅漢、三千揭諦神,佈散左右,把那三個妖王圍住,水息不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