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82.30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作品﹝一﹞(李石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石樵人物造型的探索作品,由自然形體的拉長變形,再加簡化,而成枝狀的造型,或可以「以筷子形人物」稱之。此系列的演進尤可見於背景的一貫性,風景元素三分為天空、水面、和前景。有趣的是,李石樵此時正返回具象風格,如此畫風景元素所呈現者,但在人物造型卻日趨抽象,固然可見保羅‧克利線狀人物造型的影響,亦可見到畫家在抽象和具象間的猶豫。或許畫家意識到此種人物造型已走到抽象演化的終端,但更可能覺得與他此時畫風的走向相左,此類造型遂成廣陵絕響。
作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學藝術方面創作的成品。如文章、書畫、雕刻等。
佚名及假名作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品的著者不詳、不確定、或以虛構的假名隱匿其真名,這是從古典文學時代就運用的一種對付審查制度以保護著者免遭報復處罰的辦法。由於早期的文學作品多為口頭傳播,因而博得人們記憶的是作品本身而非某著者,即使知某著者,也往往被遺忘,所以這類文學作品常是佚名。至16、17世紀,幾乎每一著者均曾使用一個以上的假名來發表,當時形成風氣的因素有畏懼暴露身分者,尤在政治或宗教鬥爭的時代;有順應潮流者,如17世紀德、義的學術界及文藝界便盛行取新奇的假名;有感於當時性別歧視的壓力,而被迫改採男性假名的女作家;有從事多類型的文學寫作,故而喜好使用不同之假名以保持其各自文學事業的獨立性者;有藉假名的使用使讀者專注其作...
書名。這是一部由舞蹈家劉鳳學舞蹈創作、製作演出及策劃記錄《大漠孤煙直》的實錄。其目的在於將視覺的舞蹈轉化為一種可書寫、可閱讀、可供研究分析,能夠精確而完整的呈現出舞蹈本體的舞蹈文本。該書共分四卷,第一、二、三卷主要內容是以魯道夫.拉邦(Rudolf Laban, 1879-1958)的動作譜(Labanotaion),書寫《大漠孤煙直》舞蹈動作:包括動作時值(Duration)、動作水平、舞者與舞者之關係、舞者與道具之關係、舞者進行方向與空間的相關性。書中同時收錄的舞台平面圖、舞台道具圖、供舞者攀登的渾天儀柱製作說明、燈光設計圖、服裝設計圖、設計者及演出者簡介,均係2000年5月13日在台北市...
劉鳳學《大漠孤煙直 ── 劉鳳學作品第115號舞蹈交響詩》2003、《大紀元日報》2003.12.10。
作品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的實作行為如果能產生某些作品,則以採用作品的評量較為適宜。例如,寫作能力評鑑最好是直接評鑑所完成之作文的品質,而不需要觀察學生寫作的過程。然而,有某些能力的評鑑,如打字、烹飪和木工手藝等,最好是在學習的初始先評鑑「學習程序」,等到熟練了各項基本動作和技巧之後,再評量其「作品」(products)。作品的評鑑適用範圍很廣,除了上述各領域之外,亦可用來評鑑「書法」、「圖畫」、「繪製地圖」、「繪製座標圖」、「筆記」、「學期報告」及 「讀書報告」等。
作品量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謂作品量表是指一系列作品樣本,每件樣本作品均經過仔細的評定,並分別代表不同等第或不同水準的作品。使用作品量表來評定某項作品時,是就該作品的整體品質來評定,每件作品分別和作品量表所列各等第作品逐一比較,直到找到品質相當的作品為止,此時與該生的作品相當(最接近)之作品量表上所示作品等第即為該生作品之等第。
著作權作品複印中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於1976年公布新著作權法案之後,為便於使用者得以在合理使用範圍外複印經授權之有著作權的作品,由一群享有著作權之著者、出版商、使用者組成的團體成立著作權作品複印中心。該中心設於1977年,位於麻薩諸塞州之沙樂門市(Salem, Mass.);其組織、行政及經費皆獨立。此一提供出版商及特定著者們服務的特別機構,可藉其收取自定的費用;其電腦化之收費系統可依出版商所定之費率計費,並為使用者開立發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韓崔高孫王傳.孫禮》:「明帝方修宮室,而節氣不和,天下少穀。禮固爭,罷役,詔曰:『敬納讜言,促遣民作。』時李惠監作,復奏留一月,有所成訖。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諸行》:「其他工伎之人,或名為作,如篦刃作、腰帶作、金銀鍍作、鈒作是也。」《水滸傳》第四四回:「再說這楊雄的丈人潘公自和石秀商量要開屠宰作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類的總稱。如:「貨品」、「贈品」、「物品」、「商品」、「成品」。
等級。如:「上品」、「下品」、「極品」。
人的德行。如:「人品」、「品格」、「品行」、「品學兼優」。
細辨滋味。如:「品茶」、「品味」、「品嘗」。
評判。如:「品詩」、「品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文章、作品的通稱。如:「名著」、「巨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