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65.52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使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運用、利用。《西遊記》第三二回:「我這裡還有八戒、沙僧,都是徒弟,憑你調度使用。」
2.錢財的花費。《紅樓夢》第五五回:「一年學裡吃點心,或者買紙筆,每位有八兩銀子的使用。」
土地使用分區管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區域及都市依據條例(Ordinance)劃分若干地區(Zone),劃定各區之境界,決定各地區商業、工業、住宅形式別之土地使用,制定規則管制各地區內建築物之位置、容積、高度、形態、用途,以及建蔽率之規定。而上述各項營建行為中一連串之法規管制,一般即為土地使用分區管制之內容。土地使用分區管制是土地規劃的主要執行手段之一,其是否能達成管制之目的,有賴規劃之合理性及管制之有效性。有合理之規劃考慮了土地使用之需求、土地之承載力及土地利用之相容性,若無有效之管制,則其理想以達成。台灣之分區管制已面臨調整的階段,主要是其缺乏彈性代之而行的可能,為開發許可制。
都市計畫範圍內土地,在有效使用土地,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前提下,得視實際發展情形,依據土地使用分類,劃分若干地區(zone)並測定各區境界,分別限制其使用,如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行政區、文教區、風景區等。土地使用時,不能違背各區之特性,同時各區內建築物之位罝、容積、高度、形態、用途以及建蔽率之規定等有關法規,亦為都市土地使用管制之內容。非都市土地,得劃定特定農業,一般農業、工業、鄉村、森林、山坡地保育、風景、特定專用等使用區;並依各區使用性質,編定為建築、農牧、林業、養殖、鹽業、礦業、窯業、交通、水利、遊憩、古蹟保存、生態保護、國土保安、墳墓、特定目的事業等用地。經編定某種使用之土地,應依其容...
終端使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電腦系統的軟體大致可分為系統程式和應用程式兩大類;其中系統程式主要是提供對電腦的操作和使用,而應用程式則是以電腦為工具來解決某一特定問題。以系統程式和應用程式的角度來看,設計和使用它們的人可分為三個層次:系統工程師、程式設計師和終端使用者。系統工程師是負責電腦系統中,系統程式的撰寫和維護;程式設計師則是在系統程式之上,根據使用者的需求來撰寫特定用途的應用程式;而使用程式設計師設計出來的應用程式的人就是終端使用者。
  系統設計師的工作是要提供操作和使用電腦的介面,他們的工作和實際執行的計算機結構有關,故系統設計師必須要對系統程式執行的計算機硬體組織和結構有很深入的了解。
  電腦依其功能與服務對象之不同,可以一簡略之層次化結構圖來表示(如下圖):
  
  這些層次由內而外包括:硬體層、作業系統層、程式語言層、應用程式層等。這每一層皆有其特定之功能及服務對象(End-User),每一層的作用都是將上一層傳來的資料轉成下一層能處理的資訊。
  一般來說,硬體層的功能包括中央處理、輸出入控制等,其服務對象是熟悉硬體之硬體工程師;作業系統層的主要作用是系統資源的管理,其服務對象是熟悉系統軟體的軟體工程師;至於程式語言層的功能則是負責將高階語言編譯成機器碼,再交給作業系統管理,其服務對象是熟悉程式設計之應用程式設計師;最後之應用層的功...
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為1960年代,為保育自然環境免於受都市及工業發展之破壞所發展之土地評估方法。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係藉助地理圖之繪製,透過疊圖分析來找出在以環境供給面之考量下,最適宜作某一種土地使用之區位分佈。此方法之發展以Ian L.McHarg之專著""Design with Nature""為代表。土地潛力分析(Land Capability Analysis)以及土地使用適宜性分析,常被交替地使用,其目的均為透過環境資源分析,輔助決策、土地使用規劃、或資源管理。雖然許多研究者對此兩種用語有其固定之偏好使用,或未刻意考量其用意,然而,其語意以及對環境評估或土地分類,在本質上是有差異...
存取權;使用權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儲存器或記憶體的某區域予以保護,唯有指定的使用者有權對保護區內的文件或記錄可進行讀寫,此權限稱為存取權。
網路使用者行為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網路使用者行為研究就圖書資訊學領域而言,主要是指以網路使用者之資訊需求、尋求、與使用行為為範疇的研究領域,即所謂的網路資訊行為。面對使用者所處資訊環境由圖書資訊服務轉變為網路資訊服務,大量、變動、多元的網路資源與系統,為使用者研究注入了新的元素,也擴展了資訊行為的研究範疇。同時,由於網路資訊行為的複雜性及網路資訊服務的潛在商業價值,近年來有許多領域也加入相關研究行列,包括電腦科學、資訊管理、傳播學、社會學、心理學、電子商務等,不僅提供了更多元的研究觀點與方法,也促使網路資訊行為成為重要的跨領域研究主題。例如在研究觀點上,整合人類學及系統設計角度思考網站介面的使用性(usability),又如在...
Martzoukou, K. (2004). A Review of Web Information Seeking Research: Considerations of Method and Foci of Interest. Information Research, 10(2). Retrieved September 3, 2011, from: http://InformationR.net/ir/10-2/paper215.htm.林珊如(2002)。網路使用者特性與資訊行為研究趨勢之探討。圖書資訊學刊,7,35-47。
使用者造詞程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便於使用者操作和編製新造詞,依特殊步驟設計造詞程式。使用者在輸入過程時,可用自動記憶方式增加新詞及其編碼的一種實用程式。
資訊使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Wilson曾經指出資訊行為包括資訊需求、資訊尋求,以及資訊使用三方面。Kari年採用文獻分析法,剖析出七種「資訊使用」的概念:資訊實踐(information use as information practices)、資訊檢索(as information search)、資訊處理(as information processing)、知識建構(as knowledge construction)、資訊生產(as information production)、資訊應用(as applying information)、及資訊效果(as effects of information)。Ch...
Kari, J. (2010). Diversity in the conceptions of information use. Information Research, 15(3). Retrieved August 15, 2011, from http://InformationR.net/ir/15-13/colis7/colis709.html. Choo, C. W. (1998). The Knowing organization: How organizations use information to construct meaning, create knowledge...
使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用尺(Tape measure)目錄1 測量工具2 製造使用尺3 誤差概念4 注意事項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測量工具對於測量的工具其實有千百萬種,首先可以利用物體去測量物體的活動,讓學生理解單位的由來。舉例而言,可利用筷子去測量茶几的長與寬,因此可獲得茶几為20枝筷子的長度等等,接著再運用不同的例子,去測量不同的物品,透過反覆的練習,可讓學生充分了解測量真正的意義為何。 製造使用
使用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用理論是有關字句「意義」(meaning)的理論之一;其基本的主張是:字句的意義顯示在實際語言的使用。維根史坦(L. Wittgenstein, 1889~1951)常被認為是這個理論的發起人。
  在維根史坦之前,哲學家認為要讓名詞(字或詞)產生意義,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使名詞能指涉或對應於客觀世界的事物;二是使名詞能顯示事物基本的性質(essence)。維根史坦反對這樣的看法;他認為:若要了解名詞的意義,應努力處並不在於解釋或探索名詞所顯示的事物的基本性質,也不在於指認出字或詞所指涉或對應的客觀實體,而是觀察字或詞實際使用的情形,因為只有從字或詞實際使用的情況下,才能真正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