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侗語     
瀏覽人次:182 收藏人次:0
侗語族之一支,為侗僚所操,有南、北二方言,分布在貴州、湖南、廣西三地。語音系統包括三十多個聲母、五十多個韻母和十個聲調。語法關係由語序和虛詞表達。西元一九五八年始設計了用拉丁字母書寫的文字方案。
    
瀏覽人次:20067 收藏人次:3361328
話。如:「語言」、「國語」、「千言萬語」。
說話。如:「默默不語」、「不言不語」、「語無倫次」。
傳達訊息的動作或信號。如:「旗語」、「手語」。
蟲鳥的鳴叫聲。如:「鳥語花香」。
    
瀏覽人次:2437 收藏人次:25725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參見「侗族」條。
參見「倥侗」條。
傣族     
瀏覽人次:918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族源於古代百越,歷代稱「金齒」、「白衣」、「擺夷」等,「傣」有自由的意思。主要分布於大陸地區雲南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紅河與高黎貢山、怒山、雲嶺等山川交錯的河谷地區。使用傣語,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文字則使用一種源自古印度字母體系的拼音文字。信奉宗教以小乘佛教為主。男子成年前入寺為僧,婚前還俗。社會組織以一夫一妻的小家庭為基礎,婚後女子有不住夫家的習俗。經濟生產以農業為主,家庭手工業為副。其族著名的年節是「潑水節」。
撣族     
瀏覽人次:836 收藏人次:0
中南半島民族之一。主要分布於緬甸東部,其餘分布在緬甸的克欽邦、泰國等地,少數在中國雲南西南部。操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各村建有寺院,多信仰小乘佛教。撣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甘蔗、豆類等,而珠寶、鍛冶、紡織等手工業發達。村中並有定期的市集。
侗族     
瀏覽人次:520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於大陸地區貴州、廣西、湖南三省的交界地區,人口約二百五十萬。為古百越的一支。主要以水田農業為生,兼營林業。信仰多神,崇拜祖先與自然物。使用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由於長期與漢人交往,語言亦雜有漢語的成分,通用漢文。男尊女卑,女子生育後才從夫居。住屋多為吊腳樓,倚斜坡建築。
水族     
瀏覽人次:465 收藏人次:0
2.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貴州省南部。水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水語支。水族有一種稱為「水書」或「水字」的古老文字,約兩百個字左右。社會以一夫一妻的父系小家庭為基礎。經濟以農業為主。信仰為以萬物有靈觀念為基礎的自然崇拜。
壯族     
瀏覽人次:405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族源與百越、俚、僚族有關,在宋代時曾有儂智高建立政權。主要居住在廣西,廣東、雲南、貴州、湖南省也有散居,是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族。所操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有南北兩種方言。大都兼通漢語文。信仰多神,崇拜巨石、老樹、高山和祖先,除此之外,亦見佛、道教的傳布。社會由一夫一妻的小家庭組成,有婚後不落夫家的習俗。經濟以農業為主,兼營漁、牧業。傳統住屋形式為「干欄」,上層住人,下層圈養牲畜。在傳統文獻中有「獞族」、「撞族」、「僮族」的記載,這三個字的讀音都是「壯」,是壯族的另稱。也作「&8ff0._104_0.gif;族」、「僮族」、「撞族」。
苗族     
瀏覽人次:402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相傳為三苗的後裔。分布於大陸地區貴州、雲南、湖南、湖北、廣西、四川、廣東等地。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有三種大方言。部分地區使用侗語或瑤語,大多兼通漢語,使用漢文。主要從事農業,部分從事林業。其社會組織是小家庭,多為一夫一妻制,婦女婚後多有「不落夫家」之俗,居屋常見「吊腳樓」形式。婦女擅長刺繡、蠟染,喜愛歌舞。過去信奉多神,崇拜祖先。現在也有少數人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也稱為「苗民」、「苗人」。
壯語     
瀏覽人次:350 收藏人次:0
2.壯族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分北部和南部兩個方言。以單音詞居多數,以詞序和虛詞為主要語法手段。近來受漢語影響,吸收許多新漢語借詞,並產生一些新的語音和語法結構形式。西元一九五五年創造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越南岱族和儂族的語言跟中國壯語十分相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