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4.16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侯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侯與天子。亦泛指國君。《老子》第三七章:「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文選.干寶.晉紀總論》:「將相侯王連頭受戮,乞為奴僕而猶不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封地的君王。如:「侯王」、「諸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平靜、安和。如:「河清海晏」。《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高后女主攝位,而海內晏如。」
夙夜匪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漢.揚雄〈元后誄〉:「穆穆明明,昭事上帝;弘漢祖考,夙夜匪懈;興滅繼絕,博立侯王。」
矯枉過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虎,不計禍福。大道不誅,誅首惡。子胥笞墓不究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 (2) 子胥:伍員(?∼西元前664),字子胥,春秋楚人。與父兄俱仕楚,楚平王聽信讒言,殺其父兄,後逃亡吳國,佐吳伐楚,並得以使己復仇雪恥。又吳王夫差滅越國後,欲釋越王句踐回國,伍員極力諫阻,夫差不聽,反而聽信讒言殺了他。伍員死前預言越必滅吳,九年後果然應驗。 (3) 笞:音ㄔ,用鞭或竹板打。 (4) 卒王:指楚平王。 (5) 昭王:春秋時楚人,生卒年不詳。平王之子,名壬。伍員助吳王闔廬攻楚,入楚都城郢時,楚昭王出奔,使申包胥求援於秦。後來吳伐陳,昭王救之,囤兵於城父,因得...
赴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鼂錯(西元前200∼前154)為西漢潁川(地約當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人,文帝時,奉命記錄和整理已失傳的《尚書》,後屢屢升遷,調任為太子家令。由於他學識豐富,被人稱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後,更升任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幾乎沒有不接受的。後來他倡議削諸侯封地,讓各諸侯王懷恨在心,當景帝果真採用其議,削奪諸侯王封地時,吳、楚等七個諸侯國便舉兵叛變,要求皇帝誅殺鼂錯,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諸侯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張應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將士保衛疆土,他說:「對...
出言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名啟,字開,是漢文帝的長子。在位時採用黃老治術,實行無為政治,節儉愛民。後因採用晁錯的主張,削奪諸侯王封地,引起七國之亂,幸賴太尉周亞夫平定,自此中央權力鞏固,諸王毫無實力。在位十六年崩。 (3) 屬:音ㄓㄨˇ,同「囑」,託付。 (4) 百歲後:比喻死後。 (5) 視:對待、看待。 (6) 恚:音ㄏㄨㄟˋ,怨恨、憤怒。 (7) 嗛:音ㄒ|ㄢˊ,懷恨。〔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一七.魏書.張樂于張徐傳.張郃》張郃字儁乂,河間鄚人也。……太祖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紹遣將淳于瓊等督運屯烏巢,太祖自將急擊之。郃說紹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瓊等;瓊等破,則將軍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圖曰:「郃計...
得不償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更奉征討之命,徵兵會眾,以圖其隙。馳騁東西,奔救首尾,搖動數州之境,日耗千金之資。至於假人增賦,借奉侯王,引金錢縑綵之珍,徵糧粟鹽鐵之積。所以賂遺購賞1>,轉輸勞來2>之費,前後數十巨萬。或梟剋酋健,摧破附落,降俘載路,牛羊滿山。軍書未奏其利害,而離叛之狀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勞。 〔注解〕 (1) 賂遺購賞:行賄、贈送、懸賞、賜予。遺,音ㄨㄟˋ,贈送。 (2) 勞來:慰勉、招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謁見。《說文解字.貝部》:「贊,見也。」《漢書.卷七八.蕭望之傳》:「其以客禮待之,令單于位在諸侯王上,贊謁稱臣而不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