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79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俊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智出眾的人。《後漢書.卷二八上.桓譚傳》:「輔佐賢明,則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傑出、出眾。如:「俊傑」、「俊彥」、「青年才俊」。
容貌秀美。如:「俊俏」、「俊美」、「長得俊」、「英俊瀟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士」字在中國典籍中出現最早的是指法官,見〔尚書.舜典〕載:「帝曰:皐陶、蠻夷華夏、寇賤姦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牢三居,唯明克允。」此後典籍中常常出現士字,或指有才能的人,或指讀書人,也泛指男性的普通人。荀子在〔哀公篇〕區分庸人、士、君子、賢人和大聖,對士有明白的描述(參見「人有五儀」)。又在〔荀子〕書中,出現了許多「士」的名稱,有的因名稱而略有解釋,有的則只見名稱而已,匯集起來,可供參照。
1.名與義並見:(1)通士:「上則能尊君,下則能愛民,物至而應,事起而辨。」是指能事上治下,能任事應物,辨別道理的人。(2)公士:「不下比以闇上,不上同以疾下,分爭於中...
名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名士之類的人物。《北史.卷五○.列傳.高道穆》:「道穆以字行於世,學涉經史,所交皆名流俊士。」《孽海花》第二七回:「但我為扶危定傾起見,決不學京朝名流。」
下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委屈己意。《漢書.卷四五.蒯通傳》:「彼東郭先生、梁石君,齊之俊士也,隱居不嫁,未嘗卑節下意以求仕也。」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