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8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夾住。通「夾」。《淮南子.道應》:「兩蛟俠繞其船。」
1.見義勇為、抑強扶弱的人。如:「豪俠」、「游俠」。《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傳.序》:「匹夫之俠,湮滅不見。」《新唐書.卷八四.李密傳》:「任城大俠徐師仁來歸。」
2.見義勇為的事。如:「行俠仗義」。《文選.王僧達.和琅邪王依古詩》:「少年好馳俠,旅宦遊關源。」
3.姓。如戰國時韓國有俠累。
濟弱抑強、見義勇為的。如:「俠義」、「俠客」、「俠氣」、「俠骨柔情」。
|
俠骨柔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兼有俠義之氣和仁慈之心。如:「警探冒險救難,俠骨柔腸令人感佩。」
|
俠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義勇為、捨己助人的胸襟或行為。《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十三妹原因俠義兩個字上起見,一心要救安張兩家四口的性命,纔殺了僧俗若干人。」
|
任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氣節有擔當而樂於助人。《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初刻拍案驚奇》卷九:「有一個劉氏子,少年任俠,膽氣過人。」
|
俠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身懷武藝,見義勇為、捨己助人的人。《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傳.序》:「要以功見言信,俠客之義又曷可少哉!」《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這冒險捐軀,都是俠客的勾當。」也稱為「俠士」。
|
俠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仗義助人的氣概。《後漢書.卷七五.袁術傳》:「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後頗折節。」宋.蘇軾〈答范淳甫〉詩:「而今太守老且寒,俠氣不洗儒生酸。」
|
新派武俠小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源起:2 流派特色:3 代表作家:4 重要作家: 源起:新派武俠小說是在五十年代中期開始興起的,它當時受到讀者歡迎,可能是因爲除了報紙之外,沒有別的什麽文化消費渠道。武俠小說情節比較吸引,每天追著看報紙連載,好像現在的電視連續劇。而且,當時有一種愛國情懷,戰亂剛剛結束,逃到香港來的不能回去,大陸當時被稱爲「竹幕」,一水隔著兩地,香港和臺灣的讀者都借著這種小說,投射了這種情懷。當時臺灣的武 |
俠氣干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仗義勇為、扶弱抑強的氣概。如:「地方父老送他一面刻有『俠氣干雲』的匾額,以表揚他見義勇為、不畏強權的精神。」
|
豪俠好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豪放勇敢,喜歡行俠仗義。《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清濁無所失。」
|
蝙蝠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名漫畫《蝙蝠俠》中的主角。為英語Bat man的意譯。身穿蝙蝠衣,駕駛蝙蝠車,能飛簷走壁,到處行俠仗義。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