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2.38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個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己、單獨一人。相對於團體而言。如:「個人是組成社會的一分子。」
2.本人。自稱之詞。如:「我想說一些我個人的意見。」
3.那人,多指情人。宋.周邦彥〈瑞龍吟.章臺路〉詞:「黯凝佇。因念個人痴小,乍窺門戶。」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老師只管指點門路,真正學到本領,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如:「俗話說得好:『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只能提點門面功夫,最重要的訣竅還是要靠你自己去體會。」
艾德華個人偏好量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艾德華個人偏好量表(Edwards Personal Preference Schedule,EPPS) 起源艾德華個人偏好量表(EPPS)是由美國心理學家Allen Edwars在1954年所發展並出版的,此量表示依據墨瑞(Murray)於1938年所提出的人格需求理論而設計,艾德華從中從中選出15種人格需求,並依這些需求理論涵義,設計210對敘述句,每對敘述句的社會其代性接近相等,受試者可從中挑選出一項最符合自己當下感受或情形的句子。而此量表最...
個人中心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中心學派(Person-Centered approach)個人中心學派是Rogers在1930-1940年間所創,主要是基於當時美國受到心理分析學派宰制的反動。Rogers將人自嬰兒時期開始所具備的特質描述如下:1.不管嬰兒所知覺到的是什麼,均是他/她的真實世界。2.所有嬰兒生來即具有自我表現傾向,透過自我引導之行為而得到滿足。3.嬰兒與周遭的互動具有整體組織性,嬰兒知所做所為均互有關連。4.嬰兒所經驗到的是正向或負向的經驗,端是這些經驗是有...
個人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或個體為中心,崇尚個人自由與權利,尊重個性的主張,強調獨立思考判斷,將個人的利益與存在價值,看作重於集體或社會的利益與存在價值,這些思想叫做個人主義。也稱為「個體主義」。
個人化系統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化系統教學(personalized system of instruction,PSI )目錄1 前言2 理論基礎3 教學流程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前言個人化系統教學與個別教學、個別化教學意義不同。個別教學是指教師和學生一對一的教學;個別化教學是指因應學生在能力、興趣、性向、學習成就等個別差異,由一位教師面對幾會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或補就教學的活動。而個人系統化教學是由美...
個人邏輯(private_logic)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個人邏輯之意涵2 個人邏輯之舉例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個人邏輯之意涵個人邏輯是阿德勒提出的重要概念,意指一個人解決問題時所使用的理由,此理由是個人...
個人英雄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個人主義的表現方式。特點是強調個人地位、凸顯自己的風格,忽視群眾情感等,而有意將自己塑造成一位英雄。如:「藍波系列電影充分表現了個人英雄主義。」
個人中心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中心治療是羅吉斯(Carl R. Rogers, 1902~1987)所指導,其同道者共同發展出來的心理治療學派。
  個人中心治療從理論的確立到日後發展有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非指導治療時期(1940~1950)。羅吉斯提出「非指導」(non-directive)的觀念,闡明與傳統的「指導式諮商」有何不同,治療目標注重認知來談者所表明的感情,使其明朗化(clarifying)。強調對於來談者不做強迫的解釋。第二階段是來談者中心治療時期(1950~1957)。其特徵為重視來談者的現象世界(phenomenological world),來談者中心意指把治療的焦點放在來談者內在參...
個人空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空間是環繞在個人身體周圍的空間,任何外人對於此空間的侵入,會使個人感覺受到侵犯,導致不安的情緒。個人空間經常被比喻為包圍在人身體周圍的氣泡,但是前後左右的距離可能不同。個人空間和領域行為都是用來調節人際界線;個人空間隨著人而移動,而領域通常是固定在某一空間之中。
  個人空間常與眼神、手勢及身體動作相互補足,以調解適當的社會互動。影響個人空間的因素有三:
  (1)個人因素,包括年齡、性別、種族、社經地位與文化背景等。
  (2)人際因素、人與人之間喜歡的程度、團體的組成與地位。
  (3)情境因素,活動性質、私密或公共場合、座椅的安排等。
拉邦動作分析名詞。其動作一般傾向於姿態類,此類動作較強調個人身體四周的球狀空間。
Rudolf von Laban《The Language of Movement》1974.
  個人空間即一個人身體活動周旋的空間會隨著個人移動,但在內心卻不容許別人侵入,否則會覺得不安或不適。也就是在面對面或並列的相處情境中,個人和別人之間習慣性所保持的距離。
  個人空間較小的,無論面對面成並列,多喜與人相當接近,並列時可能倚靠在對方身上,但也因人而異。個人空間較大的不喜別人過分接近自己,如果遇到此種情況,除了覺得不安外,甚至感到對方的壓力。
  研究者測量個人空間的方法,或者直接觀察二人接近時的距離,或者詢問與人接近時經常保持的距離。至目前為止,所發現的個人空間差距極大,有四種情形較為明顯:(1)物理情境:在較小的房間內或角落中,個人與別人所保持的距離大於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