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037.4535 ms
共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借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某事為理由。《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你若是借口不肯前去,便是貪圖安逸,在家戀著妻子,乃是不孝之子,從此你便不許再見我的面了!」也作「藉口」。
2.假託的理由。如:「他總是以塞車做為遲到的借口。」也作「藉口」。
|
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暫用他人的財物,或將自己財物暫時給他人使用。如:「借錢」、「租借」、「借貸」。
假托、利用。如:「借故」、「借題發揮」、「借刀殺人」、「借花獻佛」。
倚靠、憑藉。如:「借助」、「借重」。
借光:請人讓路或詢問事由的客套話。
|
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與動物飲食、發聲的器官。如:「口腔」、「張口」、「閉口」、「守口如瓶」。
器物納入或放出的地方。如:「瓶口」、「碗口」、「槍口」。
內外相通的地方。如:「港口」、「路口」、「巷口」、「門口」、「關口」。
刀鋒、劍鋒。如:「刀口」、「劍口」。
物體破裂處。如:「傷口」、「裂口」、「決口」。
量詞:A>用於計算人數的單位。如:「一家八口」。B>計算牲畜數量的單位。相當於「隻」、「頭」。如:「三口豬」。C>用於計算器物數量的單位。如:「兩口鍋子」、「一口鋼刀」、「一口枯井」。
|
藉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某事為理由。《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卑職得了這個風聲,曉得自己彈壓不來,只得拜求他們地方上紳士,務必設法解散,千萬不可滋事,反叫他們有所藉口。」也作「借口」。
3.假託的理由。如:「他以頭痛為藉口,提早退席。」也作「借口」。
|
安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樂、舒適自在。《莊子.至樂》:「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你若是借口不肯前進,便是貪圖安逸。」也作「安佚」。
|
貪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希求、希望得到某種好處。《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你若是借口不肯前去,便是貪圖安逸。」《文明小史》第四五回:「他坐在家裡,一個月整整二百兩銀子的薪水,這樣的養著他,是貪圖著什麼來。」
|
若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示假設的連詞。即如果、假如的意思。《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你若是借口不肯前去,便是貪圖安逸。」《老殘遊記》第七回:「若是我輩所講所學,全是無用的,故爾各人都弄個謀生之道,混飯吃去。」
|
託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託的言詞。如:「他編了些託辭來婉拒朋友的邀請。」也作「託詞」。
|
開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煮沸的水。《儒林外史》第三回:「我扶著他,你且去做工的那裡借口開水來灌他一灌。」《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卻說張老讓他三個坐下,便高聲叫道:『大舅媽,拿開水來!』」
|
因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理由、借口。《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九出》:「我待去它家走一遭,又無因由。真個是眉頭一點愁。」元.曾瑞《留鞋記.楔子》:「他把這脂粉作因由,……我見他趨前退後。待言語卻又早緊低頭。」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