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5.11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僥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望獲得意外的成功或免去災禍的心理。如:「這次比賽中,他很僥幸獲得第一名。」也作「徼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外獲得好運或免除災禍。如:「幸運」、「幸好」、「幸虧」、「萬幸」。
福氣、福分。如:「幸福」、「榮幸」、「三生有幸」。
高興。如:「幸會」、「慶幸」、「幸災樂禍」。
希望。如:「幸能笑納」、「幸勿推卻」。
寵愛。如:「寵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僥倖:意外獲得利益或幸免於難。如:「上天保佑,讓他僥倖逃過一劫。」
倖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僥幸免除。《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官府雖則斷道:『一死自抵前生,豈以再世倖免!』不准其訴,然卻心裡大為驚怪。」也作「幸免」。
循名責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照其名來責求其實。《淮南子.主術》:「故有道之主,滅想去意,清虛以待不伐之言、不奪之事,循名責實。」唐.薛登〈論選舉疏〉:「始既察言觀行,終亦循名責實,自然僥幸濫吹之伍無所藏其妄庸。」也作「求名責實」、「循名督實」、「循名課實」、「循名考實」、「循名校實」、「責實循名」。
徼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獲得意外的成功或幸運的免於災難。如:「他徼幸逃過一劫。」漢.趙充國〈條上屯田便宜十二事狀〉:「兵出,乘危徼幸;不出,令反畔之虜,竄于風寒之地。」也作「僥幸」、「僥倖」、「儌倖」。
幸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僥幸免除。《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下》:「借有二人坐獄遇赦,則曲者幸免,直者銜冤,冤氣升聞,乃所以致災。」《三國演義》第三回:「董卓先為破黃巾無功,朝廷將治其罪,因賄賂十常侍幸免。」也作「倖免」。
僅以身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有自身免於被俘或殺害。多指戰爭時全軍覆沒,只有少數人僥幸脫逃。漢.桓寬《鹽鐵論.誅秦》:「大圍匈奴,單于失魂,僅以身免。」《晉書.卷七九.列傳.謝安》:「難等相率北走,僅以身免。」
多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僥幸。《左傳.宣公十六年》:「善人在上,則國無幸民。諺曰:『民之多幸,國之不幸也。』」唐.楊烱〈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臣又多幸天皇任之以股肱,誓期殺身報國,致一人於堯舜。」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