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6.76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僧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侶與一般民眾。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三日之送出,伽藍盡皆焚燒,僧俗寸斬,不留一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尚,出家修行的男人。如:「僧侶」、「僧人」、「貧僧」、「老僧入定」、「僧多粥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土民情。如:「風俗」、「習俗」、「入境隨俗」、「移風易俗」。
一般的、普通的、大眾化的。如:「通俗」、「俗套」、「俗文學」。
不雅、不入流的。如:「俗氣」、「低俗」、「鄙俗」、「俗不可耐」。
平凡的、平庸的。如:「庸俗」、「俗人」、「凡夫俗子」。
泛指塵世人間。如:「俗世」、「俗緣」、「俗念」、「還俗」。
伽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梵語saṃghārāma音譯的簡稱:(1)即寺院。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三日之後不送出,伽藍盡皆焚燒,僧俗寸斬,不留一個。」(2)寺院的護法神──韋馱天。《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伽藍韋馱,即有密報,豈可復悔?」也作「僧伽藍」。
俠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義勇為、捨己助人的胸襟或行為。《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十三妹原因俠義兩個字上起見,一心要救安張兩家四口的性命,纔殺了僧俗若干人。」
長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1)對戒臘高的比丘之尊稱。也稱為「上座」。(2)寺院的住持和尚。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長老在法堂上高叫:『兩廊僧俗,但有退兵之策的,倒賠房奩,斷送鶯鶯與他為妻。』」《西遊記》第九回:「那金山寺長老叫做法明和尚,修真悟道,已得無生妙訣。」
知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名。(西元960~1020)北宋高僧,俗姓金,字約言,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幼年出家為僧,精研律典和天台宗教義。淳化二年(西元991)受請住持四明祥符寺,廣弘天台宗教法,學徒雲集。至道元年(西元995)移居保恩院。大中祥符六年(西元1013)創設念佛施戒會,結合僧俗萬餘人同修念佛、發菩提心。從唐會昌毀佛以來,天台宗漸趨衰微,至知禮天台宗始蔚然中興。著有《十不二門指要鈔》二卷、《四明十義書》二卷等傳世,著名弟子有尚賢、本如、梵臻等。
印光法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學叢報》發表並印行出版,社會各界深為欽敬,始漸知其名,知道有這樣一位別號「常慚愧僧」的和尚。應佛教僧俗要求,徐蔚如又搜集了法師的信函,文稿篇,出版了《印光法師信稿》、《印光法師文鈔》。大師的文章,不僅佛理深邃,而且文辭典雅,條理清晰,深入淺出,為人們爭相傳誦。仰慕大師高行的善男信女愈來愈多,有的到普陀山請求皈依,有的遠途馳函寄呈法師,請賜法名,求開示。此後印光法師頻頻至上海、蘇州、揚州等地校印經書。於一九一九年在上海會晤簡玉階兄弟(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創始人),為之詳細解說淨土法門,簡氏兄弟乃從此發心皈依佛門淨土宗,以後又...
掩其不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乘敵方毫無防備而襲擊之。《南齊書.卷二七.劉懷珍傳》:「今眾少糧單,我懸彼固,正宜簡精銳,掩其不備耳。」《官場維新記》第一○回:「故意到三更時分,掩其不備,一齊闖進彌陀寺,不論僧俗,見一個,拿一個。」也作「掩其無備」。
尊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尊稱對方的名號。《西遊記》第六二回:「國王請唐僧四眾上麒麟殿敘坐。問道:『聖僧尊號?』唐僧合掌道:『貧僧俗家姓陳,法名玄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