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17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償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歸還。《大宋宣和遺事.元集》:「我國家欠少商賈錢債,久不償還,怎不辱國?」《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桂遷沒奈何,特地差人回家變產,得二千餘,加利償還。」也作「償付」。
2.實現。《醒世恆言.卷二六.薛錄事魚服證仙》:「弟子如今真個醒了,只是老君廟裡香願,尚未償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仍然、依舊。如:「我還沒做好。」、「小明還是老樣子。」
更。表示程度。如:「今天比昨天還熱。」
再。表示繼續、重複。如:「病雖好了,還得休息才行。」
勉強夠得上。如:「還算可以」。
居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的語氣。與「真」連用。如:「他還真來!」、「你還真有辦法。」
或者。表示有所選擇的語氣。如:「你要咖啡,還是紅茶?」
歸回、交回。如:「還書」、「還錢」、「交還」、「還政於民」、「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返回、回來。如:「還鄉」、「生還」、「往還」。
恢復、回復。如:「還俗」、「還原」、「還我本來面目。」
回報、報復。如:「還禮」、「還擊」、「以牙還牙」、「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歸還。如:「償還」、「償債」。漢.王符《潛夫論.忠貴》:「人多驕肆,負債不償。」
怒髮衝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給秦王看。等和氏璧回到他的手上,立刻後退了幾步,倚柱而立,氣得頭髮豎立,頂起帽子,說秦王既無意把城池償還趙王,他只好把頭、璧都在柱上撞碎。事實上,在《莊子.盜跖》篇中就已提到盜跖一聽孔子來訪,氣得「髮上指冠」,這和「怒髮衝冠」的意思是一樣的。《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荊軻》中講到燕太子丹在易水之邊為荊軻送行,壯烈的場面讓在場的人「髮盡上指冠」,內心慷慨激昂到髮盡直豎,意思也是相近的。《莊子》的典故雖較早,但是推究後來所用的「怒髮衝冠」,當以藺相如故事較為貼近。
鋌而走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窮途末路或受逼迫時所採取的冒險行動或不正當的行為。[例]他為了償還賭債,竟然鋌而走險,幹下不法的勾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指有所虧欠而待償還的恩惠、仇恨等。如:「人情債」、「感情債」、「血債」。
債臺高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戰國時周赧王負債甚多,因無法償還而逃避債主到謻臺。典出《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序》顏師古注引服虔語。後形容欠債甚多。如:「他已是身無分文,債臺高築,怎麼可能再拿出這麼多錢來?」
放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金融機構在約定的契約下,對資金需求者出借一定數額的金錢。通常於償還時須附帶利息,並以本票、債券等物作為借貸的事實證明。[例]近日銀行將調降放款利率,以吸引投資人貸款。
融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資金融通。將資金貸款給需要者的行為,屬借貸關係,必須償還。融資方式有直接借貸和透過金融機構借貸。
印子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放高利貸的俗稱。以所借的錢,加算利息,分期償還,每還一部,則於摺上蓋以印記,故稱為「印子錢」。《清史稿.卷二四四.朱克簡傳》:「百姓十室九空,無藉乘急取利,逐月合券,俗謂『印子錢』,利至十之七八,折沒妻孥,為放債之害。」簡稱為「印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