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40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元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學元素的簡稱。參見「化學元素」條。
邊界元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物理或力學問題,均可推導出控制其現象之偏微分方程式;若經由基本解,利用散度定理(divergence theorem)及積分運算元,可導出對應之積分方程式。就力學觀念而言,此積分式係建立在兩個力系的功能互換原理上,而基本解的位移場,即為其中的一個力系。以離散元素,模擬問題之幾何邊界並使用數值分析的方法,求解邊界積分方程式,稱為邊界元素法。對於從事數值計算及模式分析的研究者而言,邊界積分方程式可將某些區域問題轉化成只要處理邊界問題,藉著邊界上所有物理量之基本變數,即可描述整個內部區域之物理行為。
  邊界元素法相較於另一常用之數值分析方法即有限元素法,邊界元素法優點很多,主要包...
元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元素論為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E.L. Thorndike)所提出。此項理論認為新舊兩種學習情境因為具有相同的元素,才使得舊學習的效果能遷移到新學習中。而且相同的元素越多,遷移的量也就越多。反之,若是相同的元素越少,遷移的效果也就越差。若是新舊學習之間沒有任何共同元素存在,則無學習遷移的可能。
  桑代克之所以會提出同元素論,是因曾研究拉丁文的學習是否會遷移到其他的學科。結果發現學過拉丁文的學生並不見得比沒有學過拉丁文的學生有較好的學業成績。因此桑代克認為十八世紀所流行的形式訓練說(formal discipline theory)強調發展一般性的技能就可遷移到其他不同的領域...
元素符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素符號(elemental symbol)是國際通用的符號,由瑞典科學家巴結流(Jons Jakob Berzelius)提出, 取元素拉丁文第一個字母,以印刷體大寫表示,若元素的第一個字母相同,則另加一個小寫字母區別。例如:氫(H)、氮N)、鈉(Na)等。
稀有元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自然界中含量稀少或分布較稀散,及研究和應用較少的一類元素的總稱。約占週期表元素的三分之二。其中除稀有氣體及硒、碲等元素外,都是金屬元素,通常稱作稀有金屬。按物理和化學性質,在自然界礦床中共生情況及生產提煉方法,可分成五類:(1)高熔點稀元素,如鎢、鉬、鈮、鉭等;(2)稀散元素,如稼、銦、鉈、鍺等;(3)稀有輕金屬元素,如鋰、鈹等;(4)稀土元素,如鑭、釔等;(5)放射性稀有元素,包括天然放射性元素,如鈾、釷、鐳、釙、錒和人造超鈾元素,如鈽等。自1940年代以來,隨著對其性質廣泛的研究,新礦源的不斷發現,提煉方法的不斷改進,以及應用領域的日趨擴大,稀有元素和普通元素的界限逐漸消失。常用於製...
元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素養的概念有兩種指涉,其一是指語言使用能力的多元。由於資訊傳播科技的影響,世界地球村的興起,世界變小,人和世界其他地區的人的溝通成為尋常可能。然而同一種語言在不同的地區,可能有不同的使用方式,於是人需要同時學習語言和文化,才能有效在地球村與人無礙溝通,這樣的語言能力,稱為多元素養,此名稱之用法從英國New London Group而來。第二種指涉是指資訊傳播科技改變人類的溝通方式,傳統書寫、文字、印刷的模式以外,新增許多新的人際傳播和書寫工具,人需要新的訊息接收和傳播能力,能夠書寫、閱讀以外,能使用廣泛的資訊傳播工具、數位社群媒體等從事日常生活的運作,這樣的多元資訊處理和溝通能力,稱為多元...
吳美美(1996)。課程改革和資訊素養教育。社教雙月刊,74,32-39。Sollars, Valerie (2002). Issues in Multi-Literacy. Strasbourg : Council of Europe Publishing.
類金屬元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準金屬元素或半金屬元素。在周期表上,將連結硼與砈斜線左邊之元素區分為金屬,斜線右側區分為非金屬元素。但在此斜線上的元素及其近旁的元素,如硼、矽、鍺、砷、銻、硫、硒、碲等具有介於金屬與非金屬的中間性質,稱為類金屬,具有金屬與非金屬之間的一些化學性質的元素。在外表上呈現出金屬的特性,化學性質則表現出金屬與非金屬兩種性質,其氧化物是兩性的,既溶於酸,也溶於鹼。其電子結構有較多的空電子軌道,故活性較大,容易與有機物結而生成金屬有機物化合物。
超鈾元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子序大於92的元素總稱,計有13個元素:Np、Pu、Am、Cm、Bk、Cf、Es、Fm、Md、No、Lr、104、105號元素。是錒系元素的一部分,都由人工合成,經核反應生成,絕大多數超鈾元素是高放射性元素,除了α、β、γ射線外,還有中子輻射,為高幅射污染物,是環境污染的重要來源。超鈾元素的用途,如Pu-238能放出較大的熱量,用於原子電池,作為航空儀器或心臟脈搏器之電源,Pu-239作核燃料,Cf-235作微型強中子源,用於中子活化分析、中子照相、中子治癌儀等。
化學元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同一原子序的原子所代表的物質種別之名稱。一般也將元素一詞當作構成物質的基本原料,即用一般化學方法不能再分解的物質。到西元二○一四年為止,已發現的化學元素共一一四種。簡稱為「元素」。
稀土元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學上指週期表內鈧、釔及十五種鑭系元素共十七種元素。早期因係自產量稀少的礦物中加以分離而得,故稱為「稀土元素」。用途很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