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3.97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全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舊時應酬用的紅柬帖。共有十面,摺疊而成。《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便取出一幅全帖,上寫道:『立婚約金聲係徽州人,生女朝霞年十六歲。』」《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外邊一個小廝送將一個傳單來,匡超人接著開看,是一張松江箋。摺做一個全帖的樣式。」
八字全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議婚,男女雙方用來書寫生辰八字,交給對方,藉以推斷生剋吉凶的禮帖。也稱為「八字帖」、「庚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妥當、適切。通「貼」。如:「服帖」、「妥帖」。
順從、馴服。通「貼」。如:「帖服」、「俯首帖耳」。
從石刻或版刻拓印下來的墨跡,用作學習寫字臨摹的範本。如:「碑帖」、「字帖」、「臨帖」。
邀請客人或致謝的紙卡。如:「帖子」、「請帖」、「喜帖」、「謝帖」。
寫有生辰八字等的紙片。如:「庚帖」、「換帖」。
參加網路論壇上討論的文字,或發表的議論。如:「跟帖」、「刪帖」。
量詞。用於計算藥劑的單位。如:「一帖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完整、齊備。如:「全部」、「十全十美」、「文武雙全」、「全副武裝」。
普遍、整個。如:「全國」、「全面」、「全家」、「全體」。
都、皆。如:「他們全來了!」、「球瓶全倒了!」
保持完整。如:「保全」、「兩全其美」、「苟全性命」。
庚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議婚時,男女雙方交換寫明姓名、年齡、籍貫、三代的帖子。因其記載雙方各自的生辰年月,故稱為「庚帖」。明.高明《琵琶記》第六齣:「合婚問卜若都好,有鈔,只怕假做庚帖被人告,吃拷。」也稱為「八字帖」、「八字全帖」。
樣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樣子、形式。《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不如且載回家,打過了捆,改了樣式,再去別處貨賣吧!」《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匡超人接著開看,是一張松江箋。摺做一個全帖的樣式。」
食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盛放食物的長形木盒。《儒林外史》第一回:「只見遠遠的一個夯漢,挑了一擔食盒來,手裡提著一瓶酒。」《老殘遊記》第一七回:「說著門口已有一個戴紅纓帽兒的拿了一個全帖,後面跟著一個挑食盒的進來,直走到上房。」
八字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議婚時,男女雙方用來書寫生辰八字,交給對方,藉以推斷生剋的帖子。《醒世姻緣傳》第一八回:「一個從綠絹挽袖中掬出八字帖。一個橫眉斜眼,滔滔口若懸河。」也稱為「八字全帖」、「庚帖」。
小帖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式婚禮習俗在男女雙方議親之後,用紅色全帖寫上雙方的生辰八字互換,此帖稱為「小帖兒」。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