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六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詔,蠻夷的王或首領。六詔指唐代西南夷六個部落的總稱。在今四川及雲南二省交界地,即蒙巂、越析、浪容、邆睒、施浪、蒙舍(蒙舍處最南,也稱為「南詔」)。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蠻子朝〉:「西南六詔有遺種,僻在荒陬路尋壅。」宋.陸游〈晚登橫溪閣〉詩:「瘴霧不開連六詔,俚歌相答帶三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告訴、告誡、教導。《莊子.盜跖》:「夫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楚辭.屈原.離騷》:「麾蛟龍使梁津合,詔西皇使涉予。」
古時皇帝所頒發的命令。《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唐.柳宗元〈尚書戶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間劉氏誌文〉:「然而天子有詔,俾定封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六位。大寫作「陸」,阿拉伯數字作「6」。
數目是六的。如:「六人」、「六親」、「六畜興旺」。
興師問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彝族先民)人。唐代南詔第四世王。開元十六年,父盛邏皮死,嗣為王。他即位之後,靠著唐王朝的扶持,統一六詔,建立了一個以雲南為中心,以彝族、白族先民為主體的南詔王國,並臣屬於唐王朝,成為唐王朝的西南屏障。 (2) 師:軍隊。
南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唐時有六詔,其中蒙舍詔在最南,稱為「南詔」。唐玄宗時,南詔王皮邏閣統一六詔,據有雲南之地,遷都太和城。歷傳十三王,其中有十王曾受唐冊封。五代後晉時為段氏所據,稱大理國。後為蒙古所滅。
問罪興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彝族先民)人。唐代南詔第四世王。開元十六年,父盛邏皮死,嗣為王。他即位之後,靠著唐王朝的扶持,統一六詔,建立了一個以雲南為中心,以彝族、白族先民為主體的南詔王國,並臣屬於唐王朝,成為唐王朝的西南屏障。 (2) 師:軍隊。
興師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彝族先民)人。唐代南詔第四世王。開元十六年,父盛邏皮死,嗣為王。他即位之後,靠著唐王朝的扶持,統一六詔,建立了一個以雲南為中心,以彝族、白族先民為主體的南詔王國,並臣屬於唐王朝,成為唐王朝的西南屏障。 (2) 師:軍隊。
發兵問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彝族先民)人。唐代南詔第四世王。開元十六年,父盛邏皮死,嗣為王。他即位之後,靠著唐王朝的扶持,統一六詔,建立了一個以雲南為中心,以彝族、白族先民為主體的南詔王國,並臣屬於唐王朝,成為唐王朝的西南屏障。 (2) 師:軍隊。
蠻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唐樊綽撰,十卷。綽於懿宗咸通三年為嶺南西道節度使時,令蔡襲從事纂述。內容述及六詔始末,包括六詔種族分合、風俗、山川道里的險易及叛服征討的始末等,撰次詳細,為輿志中最古之本。原本已佚亡,今傳本錄自《永樂大典》。校注本有近人向達所著《蠻書校注》。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