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56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冷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寒冷。宋.王偊偁〈李太白真讚序〉:「冷冷碧江,下浸秋石。」
2.態度冷漠。如:「他只對她冷冷一笑,一句寒暄的話也不肯說。」《金瓶梅》第三七回:「那婆子掩口冷冷笑道:『你老人家坐家的女兒偷皮匠,逢著的就上。』」
冷冷清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環境蕭條、寂靜。《儒林外史》第四七回:「進了門,只見冷冷清清,一個客也沒有。」
2.寂寞、孤單。宋.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冷冷落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稀疏沒生氣、不熱鬧的樣子。如:「花園裡的玫瑰花開得冷冷落落的。」《醒世姻緣傳》第一一回:「計巴拉別了出來,那縣裡邊也是冷冷落落的。」
頭燒燒,尾冷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責怪人做事情無法「有始有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寂靜、寂寞。如:「冷冷清清」。唐.白居易〈晚出西郊〉詩:「散吏閒如客,貧州冷似村。」
門可羅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他任官期間,每天家中賓客亦是絡繹不絕,把大門擠得水洩不通。但當他失去官職後,就不再有人造訪,門外冷冷清清,空曠得似乎可以張開用來捕捉鳥雀的大網。後來,他又官復原職,昔日的賓客又再度登門了。這一失一得、一貧一富交替所形成的不同景況,讓翟公看透了世情,識清了這世態炎涼。《史記》作者司馬遷以翟公的這段史實,表達了對官場中人情冷暖之感慨,更說到:「夫以汲、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意思是說:像汲、鄭這樣出色的人,都會遇到這種冷暖的待遇,何況是一般人呢?司馬遷恐怕也反應自己當下的心情吧!後來「門可羅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做官的人失勢後賓客稀少的景況。亦可用以泛指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招之使來。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慮諸公不奉詔,於是先喚周侯、丞相入。」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冷冷非世情。」
隔岸觀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隔岸觀火」是指在河的對岸看另岸的火災。比喻事不干己,袖手旁觀,漠不關心。有人認為這句成語是出自於五代乾康的〈投謁齊己〉詩,詩裡有「隔岸紅塵忙似火,當軒青嶂冷如冰」二句,意思是說:乾康來到齊己的住所,看到對岸的紅塵世界忙碌熱鬧如火,但是窗子裡的修道者齊己卻像一座山,冷冷冰冰。這裡的「隔岸紅塵忙似火」,語義和「隔岸觀火」事實上有點差距。清末梁啟超有一篇〈呵旁觀者文〉,裡面說:「旁觀者,如立東岸,觀西岸之火災,而望紅光以為樂。」這裡的意思正是「隔岸觀火」的意思。所以梁氏接著說這種隔岸觀火的人就好像站在這邊船上,眼看另一艘船沉溺,卻把它當成是隻水鳥沉浴水中一般。不但不去救,反而以為樂了。後來「隔岸觀...
顯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現出、表露出。如:「颱風過後,街道上顯著冷冷清清。」
遺臭萬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誇張、描繪等文學修辭技巧。在〈尤悔〉篇中提到東晉大將桓溫,有一次在休息時躺著對親信們說:「像現在這樣冷冷清清的,毫無作為,將要被晉文帝和景帝所恥笑了。人生在世,不應當這樣沒沒無聞。」接著忽然坐起來說:「難道我就這樣既不能讓美名流傳於後世,也不能讓惡名永遠流傳後世嗎?」由此可以看出,桓溫認為要讓美名流芳後世,是不容易;但是如果能讓臭名傳於後世,也應算是值得自豪的事了。這當然只是桓溫自以為是的看法。後來「遺臭萬年」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惡名永傳後世,為人所唾棄。出現「遺臭萬年」的書證如《宋史.卷四二二.林勳等列傳》:「論曰:『若乃程珌之竊取富貴,梁成大、李知孝甘為史彌遠鷹犬,遺臭萬年者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