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53.32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分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按一定的標準,分出等級。如:「水果的分級包裝」、「電影的分級制度」。
電影分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各年齡層身心發展的程度,而將電影內容分級分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影片對青少年產生不良的影響。我國現行法令中,分成四級,其中保護級為六至十二歲兒童需由父母或親友陪同觀賞,輔導級為十二歲以下禁止觀賞,限制級為十八歲以下禁止觀賞,普遍級則無限制。
電影分級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各年齡層身心發展的程度,而將電影內容加以適當分級的電影管理制度。電影分級制度主要是為了防止某些不適宜青少年觀賞的影片,對其身心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我國現行法令中,分成四級,其中保護級為六至十二歲兒童須由父母或親友陪同觀賞,輔導級為十二歲以下禁止觀賞,限制級為十八歲以下禁止觀賞,普遍級則不受限制。[例]家長應遵守電影分級制度,選擇適合孩子觀賞的影片。
靜電分級(類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μm以下粒徑的極微粒子測試分級法。其原理為粒子極光(corona)放電使飽和帶電,然後以整流過的下降純空氣流為包覆(sheath)於其外側有煙霧塵(aerosol),在水平電場中通過時,依循微粒子大小順序向中心電極(輸加與粒子相反符號電壓)移動並貫穿包覆氣流而被捕捉收集,未被電極吸引捕捉而通過電場的粗粒子則被後面的濾網收集,其數量被稍為電荷量而測定之。此時下降氣流速度或電場速度經調整變化可調節分離徑(裝置內)。自分離徑與捕集效率而推定粒徑分佈。此種分級法稱靜電分級。但飽和荷電與流速分佈能否理想地如理論所示進行分級並獲得可信賴的測定值,仍待證明。
分級管理(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級管理係指大陸地區對義務教育管理的指導思想。
  一九八五年五月,中共中央頒行〔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規定:「義務教育管理權屬於地方。除大政方針和宏觀規畫由中央決定外,具體政策、制度、計畫的制定和實施,以及對學校的領導、管理和檢查,責任和權力都交給地方。省、市(地)、縣、鄉分級管理的職責如何畫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決定。」之後制定的〔義務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又規定:「實施義務教育,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按省、縣、鄉分級管理。
  歷經近十年的實施義務教育試驗,大陸地區各級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職責權限之畫分,主要為:
1.國家...
羅馬學校分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羅馬學校分級制係羅馬人仿效希臘的教育設施而建立的制度。當羅馬勢力於西元前三世紀擴張至整個義大利半島時,希臘教育介入羅馬教育的領域,羅馬人遂採取希臘教育的制度;起初各類學校的教學工作仍然有一定程度的重疊交錯,但羅馬人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正式建立學校分級制。
  1.初等學校:又稱文字學校(School of Literature)或遊樂學校,原是羅馬傳統教育中唯一的學校,主要目的是學習拉丁文字;其教育對象為六至十二歲的兒童,屬於私立的性質,羅馬政府不予提倡或獎助,也不加以監督。學校要收學費,但學費並沒有定額,及至後期,學費才有正式規定。這種初等學校的教師,本身或是奴隸、或是難民,因此...
急性毒性分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急性毒性為指標,對外來物的毒性分為不同等級,以大略的表示對外來物急性毒性的高低。各國際組織及各國提出的急性毒性分級表示並不一致。如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分為極毒、劇毒、高毒、中等毒、低毒五級。美國環境保護署規定分為劇毒、高毒、中等毒和低毒四級。我國對農藥、工業毒物及食品添加物等地提出了類似的標準及建議。
分級著色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分級統計圖法製成之地圖。見分級統計圖法。
分級統計圖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將製圖區按行政區或自然單位劃分為若干小區,並繪出界線,再根據各區劃單位的統計資料,按製圖對象的質量劃分等級。依級別的高低,在圖幅上按區劃單位描繪深淺不同的顏色或疏密不同之暈線,以顯示各區劃單位間之差異。此種圖法常用於編製人口密度圖、坡度圖、單位耕地面積的生產量圖等,為主題地圖表示法之一種。
〔學位分級細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位分級細則〕係教育部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五月二十三日第六六一一號令首次公布;乃根據〔學位授予法〕第二條定訂定,全文計十二條。主要內容:規定學門分為文、理、法、教育、農、工、醫等七科,學位分為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商科一科學位分為學士、碩士二級。大學或獨立學院及其研究院或研究所設有特殊系部者,如對該系部所授學位有疑義時,應專案呈請教育部核定。該法於二十四年公布後,其後迭經四十三年六月四日、四十八年四月一日、六十一年五月二十七日、六十六年二月三日多次修正。
  教育部為統一學位名稱,復於六十三年(1974)四月十五日臺(63)高字第六四一九號函補充上述規定:(1)除師範院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