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分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分開、分別、背離。《荀子.大略》:「絕故舊矣,與義分背矣。」也作「分北」。
2.分手、別離。《漢書.卷四九.爰盎傳》:「司馬與分背,盎解節旄懷之,屐步行七十里。」《宋書.卷九一.孝義傳.郭世道傳》:「當時不覺,分背方悟。」
3.相背而立。《莊子.馬蹄》:「夫馬,陸居則食草飲水,喜則交頸相靡,怒則分背相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如:「分割」、「分離」。
配與。如:「母鳥將捉回來的小蟲分給小鳥吃。」
分擔。如:「分憂解勞」。
辨別。如:「分辨是非」。
由總機構中分出來的。如:「分局」、「分隊」、「分校」。
區別、不一樣之處。如:「大小之分」、「人我之分」。
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或直接指分數。如:「約分」、「二分之一」。
評定成績或競賽勝負的記數。如:「滿分」、「零分」。
量詞:A>用於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B>用於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C>用於計算貨幣的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D>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六十分為一小時。如:「他只花五分鐘的時間,就完成這項實驗。」E>計算角度的單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F>用於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如:「逢人只說三分話」、「一分努力,一分收穫。」
名位、權利、義務等的範圍、限度。如:「身分」、「名分」、「本分」。
整體中的局部。如:「部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胸部的後面,從後腰以上到脖子以下的部位。如:「背痛」、「虎背熊腰」。
泛指物體的反面或後面。如:「刀背」、「背面」、「手背」。
用背部對著。如:「背山面海」、「背著太陽」、「背水一戰」。
離開、拋棄。如:「背棄」、「離鄉背井」。
違反。如:「背叛」、「違背」、「背約」、「背信忘義」。
躲避、瞞著。如:「背地裡」、「你是不是背著我幹了什麼壞事?」
默念、記憶。如:「背書」、「背誦」、「背臺詞」。
運氣不好。如:「最近手氣真背。」
聽力不好。如:「耳背」、「背聽」。
負荷、擔負。如:「背小孩」、「背黑鍋」、「背負重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頭與軀幹相連的部分。如:「引頸而望」。《莊子.馬蹄》:「夫馬陸居則食草飲水,喜則交頸相靡,怒則分背相踶。」
交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脖子相交。動物間表示親暱的行為。《莊子.馬蹄》:「夫馬陸居,則食草飲水。喜,則交頸相靡;怒,則分背相踶。」《文選.張衡.歸田賦》:「交頸頡頏,關關嚶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踢、踏。《莊子.馬蹄》:「喜則交頸相靡,怒則分背相踶。」《文選.左思.魏都賦》:「雲雀踶甍而矯首,壯翼摛鏤於青霄。」
漢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隸目錄1 漢隸1.1 注音1.2 定義1.3 延伸 漢隸 注音ㄏㄢˋ ㄌㄧˋ 定義隸書是中國古代時將篆書進行簡化後,所形成的一種字體。以筆畫符號取代篆書隨體詰屈的線條,確立了漢字的方塊形式。而漢隸通常是一種兩漢時期普遍使用的字體,亦稱為「八分」。漢隸筆勢結體富於變化,不事雕琢,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廣闊的生命力,此名稱為區別筆勢較為刻板的唐隸而言。 延伸八分:因其筆畫分背、結體扁方,形若「八」字,因此被稱作「八分書」。「八分」之名起於東漢,其名稱有眾多說法,但較具可信的是唐常張懷瓘《書斷》所說:「漸若八字分散,故曰八分。」
龜鱉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脊椎動物爬蟲綱的一目。體被硬骨殼,由圓形的背甲及扁平的腹甲組成,頜缺齒,蓋有角質鞘;方骨固定,肋骨及部分背椎連接於背甲,肛門為一長裂。
分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開、分別、背離。《書經.舜典》「庶績咸熙,分背三苗」句下唐.孔穎達.正義:「其君有善有惡,舜復分北流其三苗。北、背也,善留惡去,使分背也。」也作「分背」。
腳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腕足類。貝殼分背腹各一瓣,通常腹方的比背方大,差不多只有一兩公分長。腳席從古生代到現代很少變化,故又有活化石之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