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1.01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動員戡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戰時或緊急狀況時,動員國家全部的人力和資源,支援國防軍事活動,以平定戰事亂象的措施。如:「為因應時局變化,中華民國於民國八十年五月由總統宣告終止動員戡亂時期。」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三十六年,因共產黨的叛亂,國民政府下令動員戡亂,為了一面戡亂,一面行憲,國民大會在不變更《憲法》條文的範圍內,於民國三十七年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此條款與《憲法》具有同等效力,於動員戡亂時期結束之後,即予廢除。
動員戡亂時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三十六年七月,國民政府因共產黨的叛亂,下令動員戡亂,此後即稱為「動員戡亂時期」。至民國八十年五月,因局勢的變化,與兩岸關係的發展,乃由總統宣告動員戡亂時期的終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條理、秩序的。如:「散亂」、「雜亂」、「一團亂」、「亂哄哄」、「亂七八糟」。
混淆。如:「以假亂真」。
隨便、任意。如:「亂動」、「亂來」、「東西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說。」
戰爭、騷動。如:「戰亂」、「叛亂」、「動亂」、「亂世」。
男女之間不正當的行為。如:「淫亂」、「亂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事某種職業的人。如:「演員」、「教員」、「公務員」。
團體中的一分子。如:「黨員」、「會員」、「團員」。
土地、疆域的周圍。如:「幅員」。
員外:A>古時官名,員外郎的簡稱。B>古時稱富貴人家的主人。
量詞。用於計算人數的單位。如:「一員武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克、平定。如:「戡亂」、「戡平」。《書經.西伯戡黎》:「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新唐書.卷一三七.郭子儀傳》:「昔回紇涉萬里,戡大憝,助復二京,我與若等休戚同之。」
戡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定亂事。《隋書.卷一五.音樂志下》:「成功戡亂,順時經國。」宋.李綱〈奉詔條具邊防利害奏狀〉:「昔高祖始終用蕭何;太宗始終用杜房,故能戡亂定功,卒致太平。」
動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為適應國防軍事的需要,將國家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全部資源組織起來以支援軍事需求,並由平時狀態轉為戰時狀態,使國力能作最有效發揮的作為。[例]動員戡亂
里程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借指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具有重大意義,可以作為標誌的事件。[例]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廢除,是我國政治邁向民主化的重要里程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