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6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勸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解爭議,使歸和好。《水滸傳》第三五回:「宋江把上件事都告訴了,『就與二位勸和如何?』二位壯士大喜,都依允了。」也作「勸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諧。如:「和諧」、「政通人和」、「和好如初」。
停戰、平息爭端的。如:「和平」、「議和」、「和約」、「講和」、「割地求和」。
溫順的、安詳的。如:「隨和」、「和藹可親」、「心平氣和」、「和顏悅色」。
溫暖的。如:「和風煦日」、「風和日麗」。
連同。如:「和衣而眠」。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不分勝負。如:「和棋」、「和局」、「這場球賽雙方打和了。」
日本的別稱。如:「和服」、「大和民族」。
與、跟。如:「我和你」、「八千里路雲和月」。
聲音相應。如:「唱和」、「和聲」、「附和」。
混合、攪拌。如:「攪和」、「和麵」、「和稀泥」。
打牌時牌張湊齊成對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吃酒碰和」。
溫暖。如:「今天的天氣好暖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言語說服使人聽從。如:「勸告」、「勸導」、「勸架」、「勸酒」、「勸人為善」、「勸合不勸離」。
勉勵。如:「勸勉」、「勸學」、「勸業」。
化干戈為玉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干戈,兵器,代表戰爭;玉帛,古時諸侯會盟朝聘所攜帶的玉器、絲織品等禮物,做為禮尚往來之用。「化干戈為玉帛」比喻將戰爭轉變為和平。如:「經過別人勸和後,他倆終於化干戈為玉帛,由仇人變為朋友了。」
鬼鬼祟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裡的「鬼鬼祟祟」當有「鬼混、做些不正經的事」的語義。在第三十一回中,說到晴雯和寶玉鬥嘴,襲人過來勸和,說:「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們的不是。」晴雯一聽襲人用了「我們」,不禁冷笑說:「我倒不知道你們是誰,別叫我替你們害臊了。便是你們鬼鬼祟祟幹的那事兒,也瞞不過我去!」這裡的「鬼鬼祟祟」就有「偷偷摸摸」的意思。後來「鬼鬼祟祟」一般用來形容行事不光明,偷偷摸摸的樣子。
意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要。[例]他看到前方兩車車主發生爭執,意欲上前勸和
化敵為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敵人變為朋友。如:「在眾人的勸和之下,他們終於化敵為友,不再彼此仇視。」
勸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勸人停止吵架,使其和解。如:「你看到他們兩兄弟打架,為何不勸架?難不成要他們自相殘殺。」也作「勸和」。
一頭放火,一頭放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邊挑撥是非,另一邊又勸和。《金瓶梅》第九○回:「當初只因潘家那淫婦,一頭放火,一頭放水,架的舌,把個好媳婦兒,生逼臨的弔死了。」
和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和勸解。《紅樓夢》第三一回:「必定是你兩個拌了嘴了,告訴妹妹,替你們和勸和勸。」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