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7.2547 ms
您是否想查詢 毋忘在莒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於、處於。如:「在職」、「在任」、「在位」。
存、存活。如:「健在」、「青山長在」、「精神永在」。
依靠、決定。如:「事在人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副詞。表示動作正進行中。如:「正在」、「我在聽音樂。」、「奶奶在看電視。」
介詞。放在時間、處所、範圍的前面:A>表示時間。如:「他喜歡在晚上看書。」B>表示處所。如:「老師在黑板寫字。」C>表範圍。如:「在心理學方面,他是個專家。」
與「所」連用,表示強調。如:「在所不惜」、「在所不辭」、「在所難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要、不可。表示勸阻或禁止。如:「勿枉勿縱」、「請勿吸菸」、「非請勿入」、「勿失良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記得、不復記憶。如:「忘記」、「遺忘」、「健忘」、「忘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的國名,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莒縣。
在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齊桓公曾流亡莒城,後立為君主,鮑叔牙向他敬酒說:「祝吾君無忘其出而在莒也。」見漢.劉向《新序.卷四.雜事》。後用以勉勵人不要忘記顛沛流離的日子,要記取教訓,奮發圖強。宋.虞儔〈臥病枕上再用韻〉:「飄然儻遂歸田賦,食櫱毋忘在莒時。」
毋忘在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戰國時齊國被燕國連攻七十二城,僅剩即墨、莒二城為最後固守的城池。齊國以莒城為反攻基地,在五年的艱苦歲月後逆襲成功,收復了失地。見《史記.卷八二.田單傳》。後以毋忘在莒比喻收復國土。如:「先總統蔣公以毋忘在莒訓勉國人光復大陸河山。」
2.春秋時齊國內亂,齊桓公曾遭難逃亡到莒國,後來當上了齊君。有一回,鮑叔向桓公敬酒,勸桓公:「勿忘出奔在於莒也。」見《呂氏春秋.貴直論.直諫》。後用以比喻不忘前事。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