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包紮     
瀏覽人次:4918 收藏人次:0
纏裹捆綁。如:「包紮傷口」。《文明小史》第五七回:「揀選定了,掌櫃的叫夥計一樣一樣的包紮起來。」
包紮     
瀏覽人次:3030 收藏人次:0
  用繃帶或三角巾固定敷料,包紮受傷部位是常用的急救技術。
  包紮的目的:(1)固定傷處的敷料;(2)支托傷肢;(3)骨折時固定傷肢;(4)局部加壓;(5)矯正或固定脫臼部位;(6)保暖。
  包紮用品的種類:(1)捲軸繃帶:尺寸、材質、長度等都有不同的規格,常用的有紗布、棉布、彈性繃帶。(2)三角巾:以寬幅的布(正方形、棉質)約一公尺正方,對摺成三角形剪裁便可成為二條三角巾。同視傷處情形而以全巾、半巾、帶形繃帶、環墊、厚墊來使用。在急救時,用途較廣。(3)其他:四頭帶:用於鼻尖、下頷、肘、膝及腳跟。多頭帶:多用於胸腹部及背臀部。丁字帶:用於下陰部。繃帶與敷料合用...
三角巾包紮     
瀏覽人次:299 收藏人次:0
用三角巾的包紮來保護傷口的急救技術。分為頭部、面頰帶狀、懸臂弔帶等包紮法。
簡易包紮     
瀏覽人次:147 收藏人次:0
意外受傷時的急救方法。分為繃帶包紮法和三角巾包紮法兩類。其主要目的在固定敷料、保護傷口、幫助止血和支托受傷部位。
    
瀏覽人次:24088 收藏人次:2687772
纏束。如:「包紮」、「紮彩」、「結紮」、「紮辮子」。
    
瀏覽人次:11538 收藏人次:4133116
綑束。如:「包紮」、「打包」、「包裝」。
    
瀏覽人次:24714 收藏人次:860407
1.纏繞、包紮。如:「裹傷口」。《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一手把著新郎的手,用一根紅紙裹的新秤桿兒,把那塊蓋頭往下一挑。」
包裹     
瀏覽人次:4066 收藏人次:943514
1.用布包紮的行李。《西遊記》第八回:「菩薩遂將錦襴袈裟,作一個包裹,令他背了。」《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文若虛只不做聲,一手提了包裹,往岸上就走。」
2.泛指包紮成件的東西。如:「郵寄包裹」。
3.收拾、包紮起來。《三國演義》第一○八回:「一面令人將張約并諸葛恪屍首,用蘆蓆包裹,以小車載出。」
繃帶     
瀏覽人次:1398 收藏人次:268033
包紮傷口或患處的布條,用柔軟的紗布做成。
大鼓     
瀏覽人次:948 收藏人次:0
2.樂器名:(1)中式大鼓,木製鼓框,中部略寬,成桶型。兩面蒙牛皮或羊皮,鼓面直徑約一百公分,兩面皆可擊打。演奏時,懸在木製的三腳架上,用於戲曲、歌舞或獨奏。(2)西式大鼓,構造和小鼓一樣,體積較大,無響弦裝置,直徑約四十公分。鼓槌以氈毛、毛片、布或皮革包紮而成。演奏時,掛在胸前,或放於鼓架上。原只用於軍樂中,後來才用於管弦樂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