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0.0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北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黃海、渤海區域。宋.姚寬《西溪叢語》卷下:「今自二浙至登州與密州,皆由北洋,水極險惡。」
2.清末稱遼寧、河北、山東等沿海各省為「北洋」。
北洋軍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甲午戰後,湘淮軍皆潰,清廷別創新軍,命袁世凱於天津附近小站練兵,是為北洋軍的由來。民國六年(西元1917)袁死,分為二派。直系以馮國璋為首,皖系以段祺瑞為首,爭權奪利,戰亂無已,時稱為「北洋軍閥」。
北洋大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洋大學堂為時任直隸總督的袁世凱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重建天津中西學堂校舍後之改名,不過由於當時各級學堂制度未立,合格學生來源不足,相關法令亦無規範,因而校舍、課程、師資等多不盡理想。
  北洋大學堂成立後,招集前中西學堂及水師學堂舊生數十人成班,因程度不齊,均先入預科,補習普通科目。至光緒三十一年暑假後,依成績分為第三(相當於二年級)、第四(相當於一年級)兩班,入法律、土木工程或採礦冶金之專門正科肄業。光緒三十二年,袁世凱飭學堂會同津海關道遴選學生三十五名,派赴美國留學,其中十九名學費是由哈佛、耶魯、布朗三校提供;次年,又有法律科學生十一人續派赴美留學。有關留學經費大致是由...
北洋大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洋通商大臣的簡稱。設於清同治九年,掌管直隸(河北)、山東、奉天(遼寧)三省的洋務、海防及關政事務,由直隸總督兼任。
北洋武備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末一所新式陸軍士官學校。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由李鴻章於天津創辦,北洋軍閥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曹錕等均由該校畢業。
北洋海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末中國海軍艦隊之一。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創建,於光緒十四年(西元1888)完成。計有鐵甲戰艦二艘、巡洋快船七艘、砲船六艘,合計大小廿五艘,共約四萬五千餘噸,水師提督為丁汝昌。當時占世界海軍第八位,後於甲午戰時,為日本海軍所燬,丁汝昌仰藥自殺。
北洋水師學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末一所新式海軍官校。光緒六年(西元1881)由李鴻章於天津創辦,民國名人黎元洪、張伯苓均為該校畢業生。
北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中國沿海地方。山東以北為「北洋」,江蘇以南及長江各地為「南洋」,統稱為「南北洋」。
北洋航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長江口以北的海岸航線。沿海重要港埠有青島、威海衛、煙臺、天津、大連、營口等,上海市則為南、北洋航線的交集地。
北洋機器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同治五年(西元1866),由崇厚聘請英國人所建的兵工廠,後由李鴻章接辦加以擴大,改稱為「北洋機器局」。於八國聯軍時被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