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71.9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十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沙彌和沙彌尼所受的十條戒律,即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塗飾香鬘、不聽視歌舞、不坐高廣大床、不非時食、不蓄金銀財寶。〈沙彌十戒法并威儀〉:「汝今已受沙彌十戒竟,當盡形壽頂戴奉持。」
瑤族十戒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瑤族十戒教育是指瑤族青少年男子在成人前接受的一種道德教育,教育者通常是鄉里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時間一般為十天左右。「十戒」內容雖各地說法不一,但主要內容大體一致,十條戒律是:(1)不欺凌弱小,不畏懼強暴;(2)奉養父母,撫育子女;(3)兄弟姊妹互相幫助,和睦相處;(4)不盜竊別人財物,不打人罵人;(5)路遇長者,不奪路先行,如長者負重,須主動助一臂之力;(6)勤種莊稼,不東遊西逛、好吃懶做;(7)不打牌賭博,欺騙他人;(8)不淫人妻女,玩弄異性;(9)不在大路兩旁大小便;(10)不私占家產,花錢請示父母。
  據大陸中央民族大學的瑤族研究學者介紹,調查發現現在許多瑤族聚居區目前仍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宗教上約束禁止某些行為的規條,或泛指禁止做的事。如:「十戒」、「破戒」、「戒律」。《西遊記》第八回:「菩薩方與他摩頂受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十位。大寫作「拾」,阿拉伯數字作「1」。
數目是十的。如:「十人」、「十個」、「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滿足、達到極點。如:「十足」、「十分」、「十全十美」。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千里遠的路程是從邁開腳下的第一步開始。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漸累積而成的。《老子》第六四章:「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四○.初真十戒》:「所謂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乃至功成德就,白日昇天。」也作「千里始足下」。
立身處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養自身,為人處世。指在社會上自立及與人們相處往來。晉.無名氏〈沙彌十戒法并威儀序〉:「夫乾坤覆載,以人為貴,立身處世,以禮儀為本。」《魏書.卷四三.列傳.劉休賓》:「若僧祐赴母弟之難,此是其私。而亡父本為大丈夫,立身處世,豈可顧妻子而虧高節也!」
貪求無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圖獲得好處而無滿足之時。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四七.初真十戒》:「第七戒者,不得貪求無厭,積財不散,當行節儉,惠卹貧窮。」也作「貪求無已」。
沙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語音譯。佛教稱出家受十戒,尚未受比丘戒的男子。〈沙彌十戒法并威儀〉:「汝今已受沙彌十戒竟,當盡形壽頂戴奉持,終身不得犯。」
恬淡無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境安然淡泊,沒有世俗的欲望。漢.王充《論衡.道虛》:「世或以老子之道為可以度世,恬淡無欲,養精愛氣。」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四○.初真十戒》:「恬淡無欲是一藥,仁順謙讓是一藥。」也作「恬淡寡欲」。
華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線貫穿花草而成,戴在頭頂或胸前的裝飾品,源於古印度,常見於佛像。唐.白居易〈遊悟真寺〉詩:「疊霜為袈裟,貫雹為華鬘。」明.顧起元《說略.卷一一.律支》:「佛經戒律有香油塗髪,華鬘被首。」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二六.談異七.普陀石》:「浙定海縣有普陀巖石,有大士像,華鬘天然,竹林、鸚鵡、善財、龍女之形,種種皆具。」也作「花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