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256.3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南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代名。(西元1127~1279)宋朝靖康之禍以後,高宗南渡稱帝,建都臨安,稱為「南宋」。傳至帝昺時,於祥興二年為元朝所滅。
南宋書院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宋書院教育,在我國教育的發展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書院的建置,萌芽於唐,始於五代,興於宋初,而極盛於南宋。據馬端臨〔文獻通考.學校考〕,北宋初期著名的書院有石鼓、白鹿洞、應天府、嶽麓四者;後期因官學的興辦及科舉的重視,書院曾一度衰落。到了南宋,書院又因下列因素而再度盛行:(1)官學腐敗,淪為科舉的附庸;(2)理學家興起,講學風氣自由;(3)佛教禪林精舍的影響,多選山林僻靜處授徒講學;(4)雕版及活版印刷術的發明,使藏書讀書更為方便。南宋書院最著名的亦有嶽麓、白鹿洞、麗澤、象山四者。其中嶽麓書院曾是張栻、朱熹講學之所,白鹿洞書院亦為朱熹講學之地,麗澤書院是呂祖謙講學之處,象山書院為陸九淵...
南宋四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宋四家是南宋時代四位著名畫家之稱,即:李唐、劉松年、馬遠、夏珪。
  李唐,字晞古,河陽人。北宋徽宗時即為畫院待詔。靖康之變,北方淪陷,輾轉流徙至南方,再入南宋畫院。李唐擅長山水及人物,並工畫牛。善用「小斧劈皴」表現山石之肌理與質量感,風格嚴整壯麗。高宗甚喜愛其作品,曾於其〔長夏江寺〕圖卷上題:「李唐可比唐李思訓」。代表作品另有〔萬壑松風圖〕。
  劉松年,錢塘人,孝宗淳熙年間為畫院學生,光宗紹熙年間補畫院待詔。擅長人物、山水。人物畫線條精到優美,且能把握人物之形神氣韻;山水以青綠山水為主。代表作品有〔羅漢圖〕。
  馬遠,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生於錢塘...
南宋攘夷思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宋學者無論事功派或道學派均反對和議;道學派以朱熹為代表,事功派以陳亮為代表。朱熹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上書論宋、金之關係,認為議和者有百害而無一利。就義理言:「夫金虜於我有不共戴天之,則其不可和也義理明矣。」就利害言:「和議不廢,則人存苟安之心。」「今日講和之說不罷,則陛下之勵志必淺,大臣之任責必輕,將士之赴功必緩,官人百吏之奉承必不能悉其心力,以聽上之所欲為。然則本根終欲何時而固,形勢終欲何時而成,恢復又何時而可圖,守備又何時而可恃哉!其不可冀明矣。」就形勢言:「則我恃求和之策,彼操和戰之權。」「少懦則以和要我,而我不敢動;力足則大舉深入,而我不及支。蓋彼以從容制和,而其操術常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位名。與「北」相對。如:「南方」、「南國」、「江南」、「南極」、「南美洲」、「坐北朝南」。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音讀為ㄋㄚˊㄇㄛ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朝代名:(1) (西元420∼479)南北朝時,南朝宋由劉裕開國,所以稱為「劉宋」,以和趙匡胤所建立的趙宋有所區別。 (2) (西元960∼1279)自趙匡胤建都汴京至為蒙元所滅止,歷十八帝,三百二十年。自太祖傳至徽、欽二宗為金人所執,史稱「北宋」。高宗南渡建都臨安,保南方之地,史稱為「南宋」。
光風霽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局面;或用來形容人品光明磊落。但也有人以為《大宋宣和遺事》方為此語之源。《大宋宣和遺事》之作者相傳為南宋人,亦傳為宋朝遺臣於元時所作,內容主要記述宋代徽宗、欽宗、高宗三朝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文字:「茫茫往古,繼繼來今,上下三千餘年,興廢百千萬事,大概風光霽月之時少,陰雨晦冥之時多;衣冠文物之時少,干戈征戰之時多。」意思是說就歷史來看,古往今來清明太平的日子少於黑暗動亂的,文風鼎盛的時候少於戰亂頻仍的。在此,「風光霽月」是用以形容清平盛世,與〈楚泊亭〉詩中的「霽月光風」語義不同。另宋代黃庭堅的〈濂溪詩序〉,文中亦用了「光風霽月」,文曰:「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則是以「光風霽...
每況愈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每下愈況」。見「每下愈況」條。01.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六.東坡一》:「子瞻自言,平生不善唱曲,故間有不入腔處,非盡如此,後山乃比之教坊司雷大使舞,是何每況愈下?蓋其謬耳。」02.清.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三:「南宋儒者似又竊釋氏緒餘,此即莊子所謂每況愈下也。」 
穿鑿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解釋3 相似詞4 相反詞5 例句 出處《南宋容齋隨筆義理之說無窮》:「用是之好奇者欲穿鑿附會固各有說云。」 解釋比喻牽強生硬的解釋。 相似詞牽強附會/生拉硬扯 相反詞引經據典 例句他的說法不過世穿鑿附會,根本不足採信。
數典忘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三.北宋南宋不可偏廢》:「況周、秦兩家,實為南宋導其先路。數典忘祖,其謂之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