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印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章、圖章。《宋史.卷一五四.輿服志六》:「請令有司製州縣官合用印記,舊印非所當用者,毀之。」《紅樓夢》第五三回:「那一邊又有禮部祠祭司的印記,又寫著一行小字。」
面月印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面部印上半月形記號。《六部成語註解.兵部》:「面月印記:武科所用射馬箭之馬,皆由兵部驗看,在面上烙以火印,形如半月,曰面月印記。」
印記、印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記」、「印號」或簡稱「印」,古今中外幾乎部有相同的意義或用途。依照〔聖經〕的記載,有以下多層的意義:
  一個人的印,代表或象徵他本人(創三八18)或他的權威(創四一42);在一信件上蓋印,證明該信件出於他(列上二一8),在一物件上蓋印,證明該物隸屬他(申三二34);在文件上蓋印就等於今天的簽名,保證該文件的其實性(耶三二10)。
  所用的印章通常是刻在寶石或其他堅硬的石頭上;印章多半戴在手指上,也作為一種裝飾品;或繫以細繩,掛在頸上,沒有重大理由,應常常攜帶。
  〔聖經〕上也多次提到天主的印,天主給某些事物加封蓋印;這具有多層象徵的意義,如天主給星辰...
印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源於巴比倫古傳統,每位重要官員都帶有私章及官印,此官印必須由他親自蓋在所有需處理的文件上,這亦成為特許狀之根據。現今,國璽或使館大印的使用可說亦源之於此。傳統印記典禮上設有儀式舞蹈以添生動。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浮動列印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數字系統中,一個實數由一對不同的數字所組成,此實數是由第一部份之定點數位(稱之為尾數(mantissa))乘以第二部份之指數之數位而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圖章。如:「印章」、「印信」、「官印」、「鋼印」、「六國相印」。
痕跡。如:「手印」、「沙灘上的腳印」。
印刷。如:「印製」、「印發」、「影印」、「刊印」、「排印」、「翻印」。
符合。如:「心心相印」、「互相印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事情寫下來。如:「記錄」、「登記」、「附記」、「記帳」、「記過」。
將事物印象留在腦海中。如:「記得」、「記住」、「記憶」、「忘記」。
寫下來的文書。如:「日記」、「筆記」、「札記」、「遊記」。
標識的符號。如:「圖記」、「暗記」、「標記」、「王記商號」。
量詞。用於計算敲擊次數的單位。如:「一記悶棍」、「給你一記右勾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圖章、印記。如:「郵戳」。《福惠全書.卷四.蒞任部.酬答書札》:「如發回書,即于前件下註某日發回書訖,上用銷號小戳。」
印子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放高利貸的俗稱。以所借的錢,加算利息,分期償還,每還一部,則於摺上蓋以印記,故稱為「印子錢」。《清史稿.卷二四四.朱克簡傳》:「百姓十室九空,無藉乘急取利,逐月合券,俗謂『印子錢』,利至十之七八,折沒妻孥,為放債之害。」簡稱為「印子」。
一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單一的行列。唐.李群玉〈九日〉詩:「半嶺殘陽銜樹落,一行斜雁向人來。」《紅樓夢》第五三回:「那一邊又有禮部祠祭司的印記;又寫著一行小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