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6.0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卻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剛才、方才。《水滸傳》第四回:「這個便是我兒的官人趙員外。卻纔只道老漢引甚麼郎君子弟在樓上吃酒,因此引莊客來廝打。」也作「卻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退。如:「退卻」、「卻敵」、「望而卻步」。
推辭、不接受。如:「盛情難卻」、「卻之不恭」。
去、掉。如:「失卻」、「了卻」、「忘卻」、「除卻」。
反、倒。如:「他叫我們一定要準時出席,自己卻遲到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方、始、剛剛。《漢書.卷四九.鼂錯傳》:「救之,少發則不足,多發,遠縣纔至,則胡又已去。」唐.魚玄機〈閨怨〉詩:「別日南鴻纔北去,今朝北雁又南飛。」
2.僅、只。《漢書.卷五一.賈山傳》:「然身死纔數月耳,天下四面而攻之,宗廟滅絕矣。」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至十七歲與夫配合,纔得兩年,不幸兒夫亡化。」
尷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行為不正常,鬼鬼祟祟。《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這個開酒店的漢子又尷尬,也是鬼了。」《水滸傳》第一○回:「卻纔有個東京來的尷尬人,在我這裡請管營、差撥吃了半日酒。」
初出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演義.第三九回》李典見勢頭不好,急奔回博望城時,火光中一軍攔住。當先大將,乃關雲長也。李典縱馬混戰,奪路而走。于禁見糧草車輛,都被火燒,便投小路奔逃去了。夏侯蘭、韓浩來救糧草,正遇張飛。戰不數合,張飛一槍刺夏侯蘭於馬下。韓浩奪路走脫。直殺到天明,卻纔收軍。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後人有詩曰:「博望1>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2>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夏侯惇收拾殘軍,自回許昌。 〔注解〕 (1) 博望:縣名。地約在今河南省南陽縣東北。漢時設置,為武帝封張騫的侯國。相傳諸葛亮曾在這裡用火攻,打敗了夏侯惇十萬大兵。 (2) 直須:竟須、還要。
調虎離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打殺你這孽畜,怎奈你是個人身!我還憐你,饒你去罷!讓我打水!」那道人叫天叫地的,爬到後面去了。沙僧卻纔將吊桶向井中滿滿的打了一吊桶水,走出庵門,駕起雲霧,望著行者喊道:「大哥,我已取了水去也!饒他罷!饒他罷!」大聖聽得,方纔使鐵棒支住鉤子道:「我本待斬盡殺絕,爭奈你不曾犯法;二來看你令兄牛魔王的情上。先頭來,我被鉤了兩下,未得水去。纔然來,我是個調虎離山計,哄你出來爭戰,卻著我師弟取水去了。老孫若肯拿出本事來打你,莫說你是一個甚麼如意真仙,就是再有幾個,也打死了。正是打死不如放生,且饒你教你活幾年耳。已後再有取水者,切不可勒掯他。」那妖仙不識好歹,演一演,就來鉤腳;被大聖閃過鉤頭,趕上前,喝...
手忙腳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水滸傳》第二六回:「這何九叔卻纔起來,聽得是武松來尋,嚇得手忙腳亂,頭巾也戴不迭。」
甚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表不定或虛指的形容詞。《水滸傳》第四回:「卻纔只道老漢引甚麼郎君子弟在樓上吃酒,因此引莊客來廝打。」《老殘遊記》第二回:「因為人太多,所以說的甚麼話都聽不清楚,也不去管他。」也作「什麼」。
血流成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殺人很多,流出的血足以成為河流。形容戰場上死傷的慘重。《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殺到天明,卻纔收軍。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也作「血流成渠」。
發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命令。《水滸傳》第三九回:「卻纔知府當廳發落,叫多帶從人。」《水滸傳》第三九回:「便發落戴宗:『你不揀怎的,只與我拿得來,在此專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