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5.6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厝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棺木未入土安葬前,用土或磚暫時封在棺柩外作為掩護,稱為「厝基」。《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往前走過了六橋,轉個灣,便像些村鄉地方,又有人家的棺材厝基,中間走了一二里多路,走也走不清,甚是可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放棺木等待下葬。如:「暫厝」、「安厝」。
房屋。如:「古厝」、「土角厝」、「透天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築物或事物的根柢。如:「地基」、「牆基」、「根基」。
根本的。如:「基本」、「基層」、「基礎」、「基金」。
根據。如:「基於這點理由」。
基督教:西元一世紀時,由巴勒斯坦境內拿撒勒人耶穌所創,初期流行於亞細亞西部,現遍及全世界。
棺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裝殮屍體的器具。多以木材製成。《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又有人家的棺材厝基,中間走了一二里多路,走也走不清,甚是可厭。」
澆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酒灑在地上,祭拜死者或神明。《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在王氏靈前拜了兩拜,哭了一場,備羹飯,澆奠了。」《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就同阿三到他哥哥厝基的所在,擺下牲醴,澆奠了酒,焚起紙錢。」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