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原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推究其心跡。《漢書.卷八三.薛宣傳》:「春秋之義,原心定罪。」漢.王充《論衡.答佞》:「聖君原心省意,故誅故貰誤。」
2.原本的心意。《四遊記.南遊記.第四回》:「汝原心不改,敢題反詩,敢走何處?」
略跡原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撇開表面的現象,探求背後的用心。《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自古至今,有幾個完人?我們如今也只好略跡原心,倘若求全責備起來,天底下那裡還有甚麼好人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臟:內臟之一。主管體內血液循環的器官。
思想、意念。如:「愛心」、「良心」。
腦海。如:「心思」、「心想事成」。
感情、情緒。如:「心情」、「心平氣和」。
物體的中央、內部。如:「圓心」、「掌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始的。如:「原始」、「原稿」、「原著」。
未經加工的。如:「原貌」、「原油」、「原木」。
本來。如:「原本」、「原封不動」、「物歸原主」、「此事原可饒恕」。
廣而平的地方。如:「平原」、「草原」、「高原」。
寬恕、諒解。如:「原諒」、「情有可原」。
推究根本。如:「原道」。
求全責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責,苛求。備,完備。求全責備指對人或事要求完美無缺。明.邵璨《香囊記》第一○齣:「老拙信口嘲來,不可求全責備,拚得罰酒了。」《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我們如今,也只好略跡原心,倘若求全責備起來,天底下那裡還有甚麼好人呢?」
完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格圓滿,道德、學識、行為毫無缺點的人。《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自古至今,有幾個完人?我們如今,也只好略跡原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置於死者口中的玉、貝等物。同「含」(二)。《說文解字.玉部》:「琀,送死口中玉也。」清.徐珂《清稗類鈔.鑒賞類.陳原心藏古玉八十一事》:「入土重出之玉,世謂之舊玉。更有古時含殮之器,謂之琀玉。」
睟面盎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內在的道德的光彩,自然流露在面上與背部。語本《孟子.盡心上》:「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後用以形容有道德修養者的儀態。宋.陳亮〈甲辰答朱元晦書〉:「研窮義理之精微,辯析古今之同異,原心於秒忽,較禮於分寸,以積累為功,以涵養為正,睟面盎背,則亮於諸儒誠有愧焉。」
迷而知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迷失正道而及時覺悟回頭。比喻知錯能改。南朝齊.劉繪〈為豫章王嶷乞收葬蛸子響表〉:「但韔矢倒戈,歸罪司戮,即理原心,亦既迷而知返。」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