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1.13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反常人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異於常人的言行偏差,包括雙重人格、衝突人格、神經病與精神病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遍的、一般的。如:「日常」、「平常」、「常態」、「常識」、「人之常情」。
反復發生的。如:「時常」、「經常」。
持久固定不變的。如:「常理」、「常道」、「常規」。
時時可行、恆久不變的倫理、法則。如:「倫常」、「三綱五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能製造並使用工具的高等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某種類型或身分的。如:「藝人」、「軍人」、「主持人」。
指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的。與「正」相對。如:「反面」、「反穿」、「反串」、「擺反了」。
翻轉。如:「反敗為勝」、「反守為攻」、「易如反掌」。
與原來的不同。如:「反常」、「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
抗議、不贊成。如:「反對」。
回、還。如:「反攻」、「反省」、「反璞歸真」。
類推。如:「舉一反三」。
背叛、背離。如:「造反」、「反叛」。
平反:翻案。如:「經過多年的奔走,這場冤獄終於平反了。」
反切:古人的注音方法。用兩字標注,把上一個字的聲跟下一個字的韻切合而成一個音。如:「東,德紅反,即是一種反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欄、框。如:「格子」、「方格」、「空格」。
阻礙、牴觸。如:「格格不入」。
標準。如:「格言」、「體格」、「及格」、「價格」、「資格」、「嚴格」。
人的品德或氣質。如:「品格」、「性格」、「人格」。
打鬥、擊殺。如:「格鬥」、「格殺」。
量詞。A>用於計算容器刻度的單位。如:「感冒藥水每次喝一格,三餐飯後服用。」B>用於計算架子分層的單位。如:「那本書放在書架的第三格。」
姓。
人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的品格。如:「他的人格高尚,令人敬仰。」
2.心理學上指個體在思考、情緒及行為上,所顯現的一致而特定之模式。一般用法比「性格」廣義。
3.法律上指得為權利、義務之主體的資格。
反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違背常情。《後漢書.卷三三.周章傳.論曰》:「孔子稱:『可與立,未可與權。』權也者,反常者也。」
常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尋常的人,一般人。《後漢書.卷一六.鄧禹傳》:「禹年雖幼,而見光武知非常人,遂相親附。」《三國演義》第三回:「吾觀呂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慮天下哉!」
2.固定的對象。《周書.卷四九.異域傳上.高麗傳》:「風俗好淫,不以為愧,有遊女者,夫無常人。」《舊唐書.卷一九八.西戎傳.拂菻傳》:「其王無常人,簡賢者而立之。」
3.堅守常道的人。《書經.立政》:「繼自今後王立政,其惟克用常人。」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