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11142 收藏人次:4605707
1.長枝條。北周.庾信〈小園賦〉:「草樹溷淆,枝相交。」
2.方形的空框或用線條組成的四方形。如:「窗」、「方」。
3.架子的分層。如:「這期的雜誌,就放在書架的第三。」
4.量詞。計算容器刻度的單位。如:「這感冒藥水每次喝一的量,三餐飯後服用。」
5.標準、法式。如:「資」、「規」、「合」、「破」。
6.人品、氣量、風度、情操的泛稱。如:「人」、「品」。宋.蘇軾〈答陳履常〉二首之二:「不獨以見作者之,且足以知風政之多瑕,而高躅之難繼也。」
7.修辭的方法稱為「」。如:「譬喻」、「誇張」。
8.姓。如漢代有班,隋代有處仁。
1.匡正、改正。《書經.冏命》:「繩愆糾謬,其非心。」《孟子.離婁上》:「惟大人能君心之非。」
2.匹敵、抵抗。《史記.卷七十.張儀傳》:「無以異於驅群羊而攻猛虎,虎之與羊不明矣。」
3.阻礙、阻止。《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批亢擣虛,形勢禁,則自為解耳。」
4.打鬥、擊殺。如:「鬥」、「殺」。《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威王彰傳》:「膂力過人,手猛獸,不避險阻。」
5.窮究。《禮記.大學》:「致知在物,物而后知至。」
6.至、來。《書經.堯典》:「光被四表,於上下。」宋.蘇軾〈賀時宰啟〉:「歡聲於九天,乖氣消於萬彙。」
7.感通。《書經.說命下》:「佑我烈祖,於皇天。」南朝梁.裴子野.宋略樂志敘:「先王作樂崇德,以神人。」
艾瑞克森(E._Erikson)人發展論     
瀏覽人次:110314 收藏人次:2093968
過卻是由環境決定的,所以這個理論可稱為"心理社會" 階段理論。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可忽視的。艾瑞克森的人終生發展論,為不同年齡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教育內容,任何年齡段的 教育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發展造成障礙。它也告訴每個人你為什麼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你 的心理品質哪些是積極的,哪些是消極的,多在哪個年齡段形成的,給你以反思的依據。 人發展八階段嬰兒期(0~1.5歲):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此時不要認為嬰兒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動物,只要吃飽不...
佛洛依德(Freud)的人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110177 收藏人次:1818729
目錄1 緣起2 定義3 人發展五階段4 參考文獻 緣起佛洛依德的「心理動力論」是主動積極的心智過程,因此他所提出不僅是人結構,還包括結構背後的心理歷程。佛洛依德以精神分析論討論人的發展時,認為每個人都要經過一定的發展階段,而在這些階段中的發展經驗,會形成成年後的人特質,完成這些階段的發展,才能發...
    
瀏覽人次:20179 收藏人次:2053099
1.互相牴觸。《禮記.學記》:「發,然後禁,則扞而不勝。」
柯爾伯     
瀏覽人次:14886 收藏人次:232160
柯爾伯(Lawrence Kohlberg,1927~1987)Kohlberg 道德發展理論要義在1969年 道德思想與行動發展分期提出了著名的三期六階段道德發展理論第一期 前習俗道德期(preconventional level of morality)-九歲以下兒童面對道德兩難從事道德推理判斷時,尚帶有自我中心的傾向,凡是必先考慮行為後果是否能滿足自我的需求為主,不能兼顧行為後果是否符合社會習俗或社會規範的問題。第一階段:避罰服從取向-只從表面行為後果的好壞。盲從服從權威,旨在逃避懲罰。兒童之所以會服從,不是因...
物致知     
瀏覽人次:14338 收藏人次:662333
推究事物的道理,方能獲得不盡的知識。語本《禮記.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物。」也作「致」。
獨樹一     
瀏覽人次:12990 收藏人次:576504
比喻自成一家,擁有獨自的品味和風。如:「他的畫風獨樹一,在當今畫壇有很高的評價。」
不入     
瀏覽人次:12595 收藏人次:1049675
抵觸阻隔而不相合。清.袁枚〈寄房師鄧遜齋先生書〉:「以前輩之典型,合後來之花樣,自然不入。」
不入     
瀏覽人次:12088 收藏人次:1077235
彼此的意見完全不相合。如:「你千萬不要找一位和你扞不入、難以相處的人當室友。」
    
瀏覽人次:10138 收藏人次:1171362
1.特別,超出普通範圍之外。宋.侯寘〈風入松.少年心醉杜韋娘〉詞:「少年心醉杜韋娘,曾外疏狂。」《文明小史》第二九回:「況且老母在堂,尤應外仔細才是。」
2.另外、額外。《南史.卷三一.列傳.張裕》:「元徽初,東宮官罷,選曹擬舍人王儉為外記室。」《鏡花緣》第七八回:「題花道:『外這兩杯,可知敬你卻是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