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4.2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反復不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變動不定。也作「反復無常」、「反覆無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原來的狀態。如:「復原」、「光復」、「收復」、「恢復」、「康復」。
再、又。如:「復活」、「舊疾復發」、「去而復返」、「死灰復燃」。
回報、回答。如:「復仇」、「回復」、「函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遍的、一般的。如:「日常」、「平常」、「常態」、「常識」、「人之常情」。
反復發生的。如:「時常」、「經常」。
持久固定不變的。如:「常理」、「常道」、「常規」。
時時可行、恆久不變的倫理、法則。如:「倫常」、「三綱五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的。與「正」相對。如:「反面」、「反穿」、「反串」、「擺反了」。
翻轉。如:「反敗為勝」、「反守為攻」、「易如反掌」。
與原來的不同。如:「反常」、「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
抗議、不贊成。如:「反對」。
回、還。如:「反攻」、「反省」、「反璞歸真」。
類推。如:「舉一反三」。
背叛、背離。如:「造反」、「反叛」。
平反:翻案。如:「經過多年的奔走,這場冤獄終於平反了。」
反切:古人的注音方法。用兩字標注,把上一個字的聲跟下一個字的韻切合而成一個音。如:「東,德紅反,即是一種反切。」
反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遍又一遍,多次重複。《西遊記》第三五回:「我老孫再不曾住腳,比急遞鋪的鋪兵還甚,反復裡外,奔波無已。」
不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很少。《醒世恆言.卷三○.李汧公窮邸遇俠客》:「若報得厚了,他做下額子,不常來取索。」《紅樓夢》第六三回:「可喜尤氏又帶了佩鳳偕鴛二妾過來遊玩。這二妾亦是青年嬌憨女子,不常過來的。」
反覆無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變動不定,一會兒這樣,一會兒又那樣。《三國演義》第三三回:「袁譚小子,反覆無常,吾難准信。」《喻世明言.卷三一.鬧陰司司馬貌斷獄》:「重湘問道:『蕭何,你如何反覆無常,又薦他,又害他。』」也作「反復不常」、「反復無常」。
反復無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變動不定。也作「反復不常」、「反覆無常」。
末如之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辦法、莫可奈何。《抱朴子.內篇.塞難》:「吾所以不能嘿者,冀夫可上可下者,可引致耳。其不移者,古人末如之何矣!」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五.端平襄州本末》:「九月十日,聞王旻帶所納叛軍來襄,人疑其反復不常,而末如之何。」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