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5.64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反語;反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一般名詞。用以表現所察知的事實與表像的不同。戲劇的反諷指的是觀眾知道有關某事的實情,但演出的人物卻渾然不知。例如在傑佩瑞森亞倫(Jay Presson Allen)所改編的《珍布洛蒂小姐的輝煌時期》(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中,珍和她的學生珊迪(Sandy)為了學校裡的藝術課老師羅德而爭論。珍認為珊迪不迷人、也不可愛,然而實際上,觀眾卻已知道珊迪早已取代了珍,成為羅德的情人。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話。如:「語言」、「國語」、「千言萬語」。
說話。如:「默默不語」、「不言不語」、「語無倫次」。
傳達訊息的動作或信號。如:「旗語」、「手語」。
蟲鳥的鳴叫聲。如:「鳥語花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言語譏刺他人。如:「諷刺」、「譏諷」、「嘲諷」。
委婉勸諫。如:「諷諫」、「諷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的。與「正」相對。如:「反面」、「反穿」、「反串」、「擺反了」。
翻轉。如:「反敗為勝」、「反守為攻」、「易如反掌」。
與原來的不同。如:「反常」、「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
抗議、不贊成。如:「反對」。
回、還。如:「反攻」、「反省」、「反璞歸真」。
類推。如:「舉一反三」。
背叛、背離。如:「造反」、「反叛」。
平反:翻案。如:「經過多年的奔走,這場冤獄終於平反了。」
反切:古人的注音方法。用兩字標注,把上一個字的聲跟下一個字的韻切合而成一個音。如:「東,德紅反,即是一種反切。」
反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面或言表與真正意念相反,藉以諷刺或增強語文力量。
反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辭學上指說反話。用與本意相反的話語來表達本意,常用於嘲弄諷刺。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