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叛軍     
瀏覽人次:664 收藏人次:0
叛變的軍隊。如:「經過一段時間的圍困,叛軍終因彈盡援絕而投降。」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五.端平襄州本末》:「九月十日,聞王旻帶所納叛軍來襄,人疑其反復不常,而末如之何。」
    
瀏覽人次:10992 收藏人次:659380
違反、背離。如:「叛國」、「背叛」、「叛變」、「叛逆」、「叛亂」、「反叛」、「眾叛親離」。
    
瀏覽人次:6770 收藏人次:2289656
武裝部隊、兵種。如:「國軍」、「陸軍」、「海軍」、「空軍」。
野戰部隊中大於師而小於軍團的戰鬥單位,通常轄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師及必要的戰鬥支援與勤務支援部隊。
充軍:古時遣發犯罪的人到遠地服役。
推心置腹     
瀏覽人次:26653 收藏人次:2258470
>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7>。」由是皆自安。 〔注解〕
(1) 銅馬:指銅馬賊,王莽末年,起於北方的叛軍之一。
(2) 渠率:首領。
(3) 敕:音ㄔˋ,指帝王對臣屬所下的命令。
(4) 案行:巡察。
(5) 蕭王:指東漢光武帝劉秀(西元前6∼西元57)字文叔。蔡陽人,漢景帝後裔。新朝王莽末年,劉秀起兵討伐王莽,因大敗莽軍及其他叛軍,被劉玄封為蕭王。後光復漢室,定都洛陽,為漢朝中興之主。
(6) 赤心:誠心。
(7) 投死:效死。此言捨命回報。〔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
騎虎難下     
瀏覽人次:12316 收藏人次:529228
永嘉之亂後,晉室南遷,天下仍不太平,各地均有叛亂。晉成帝時,蘇峻起兵叛亂,進逼京師,情勢十分危急。那時以陶侃為首,聯合溫嶠等人共同討伐叛軍,卻一直無法取勝。陶侃感到勢不可為,想要退兵,溫嶠便說服他,說:「天子受到小人逼迫,社稷動盪不安,正是臣子報效國家的時機。如今的情勢,已經不容我們退縮,就好像騎上了老虎,難以下來啊!」陶侃無法反駁,便留下來繼續領導眾人,終於平定了蘇峻之亂。後來「騎虎難下」這句成語,就從南朝宋.何法盛〈晉中興書〉所記溫嶠言「騎虎之勢,可得下乎」演變而出,比喻事情迫於情勢,無法中止,只好繼續做下去。
困獸猶鬥     
瀏覽人次:11419 收藏人次:1144858
近義:垂死掙扎,負嵎頑抗反義:束手就擒,坐以待斃辨似: 「困獸猶鬥」及「負嵎頑抗」都有奮力抵抗的意思。 「困獸猶鬥」多用在被圍困的絕境中;「負嵎頑抗」用在有所憑藉的情況下。 困獸猶鬥 負嵎頑抗 辨似例句 ○ ㄨ 敵人雖然已經被包圍了,但他們仍在作~的掙扎。 ㄨ ○ 面對聯軍的鎮壓,叛軍依然扼守在塹壕中~。
不約而同     
瀏覽人次:10720 收藏人次:964398
後,沒有任何權勢,也沒有精良武器,這些人之所以「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是因為秦的苛政使民心思變,叛軍的勝利完全是時勢所趨。此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指沒有事先商量就一起行動,沒有事先約定就一起會合,後來「不約而同」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彼此並未事先約定,而意見或行為卻相同。
王維     
瀏覽人次:9229 收藏人次:491663
0歲時,丁母憂,離朝屏居輞川,服滿後,又做了幾年的文部郎中。進一步使他仕途失意的,是安史之亂中曾陷於叛軍中,得罪了唐王朝。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安祿山叛軍陷潼關,隨之攻入長安,玄宗倉皇逃往四川,王維沒來得及逃走而被俘。被俘後,他曾吃藥取痢,假稱患病,以逃避麻煩。但因為他的詩名很大,安祿山派人將他迎到洛陽,拘于菩提寺,不管他答應不答應,硬委之以偽職。無奈之中,王維當了安祿山的給事中。但他的心依舊追隨唐王朝。安祿山宴其部下于凝碧宮,王維聞之...
諸葛亮     
瀏覽人次:8336 收藏人次:1778782
書後主,決心平定南中叛亂。建興三年(225)春,諸葛亮率大軍兵分三路征伐南中。在此次戰爭中,諸葛亮對叛軍首領孟獲採用攻心戰術,七擒七縱,使其心悅誠服。平叛戰鬥結束後,諸葛亮吸取「眾建諸侯分其力」的經驗,將南中四郡分為六郡,叛亂中心建寧郡被分得最細,起用大量土著大姓為官吏,達到不留軍隊、不運糧草,又能治理該地的目的;徵調南中「青羌」萬餘家入蜀,以其青壯組成騎兵五部,號稱「飛軍」:設立庲降都督,掌管南中軍政。該年十二月,諸葛亮率軍回到成都。  建興五年(227)三月,諸葛亮上《出師表》於後主,率軍至漢中,準備北伐。他先在漢中...
倒戈     
瀏覽人次:7616 收藏人次:135457
軍隊叛變,反過來幫助敵方攻打自己陣營。[例]因反叛軍前線臨陣倒戈,使政府軍得以迅速的弭平此次叛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