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召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帝召見面試。為舊時選拔官吏的方式。《晉書.卷二四.職官志》:「博士皆取履行清淳,通明典義者,若散騎常侍、中書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試。」《宋史.卷一五六.選舉志二》:「真宗景德二年,撫州晏殊,大名府姜蓋始以童子召試詩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呼之使來。如:「電召」、「召喚」、「召見」、「召開」、「號召」、「召集」、「徵召」、「應召」。
招致。如:「召禍」。
周時的諸侯國。如:「召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預備的,帶實驗性質的。如:「試用」、「試穿」、「試飛」、「嘗試」。
測驗。如:「口試」、「筆試」、「考試」、「試卷」。
蘇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章,歐陽修一見大為讚賞,譽為「孫卿子之書」,向朝廷推薦,一時文名大顯,士大夫爭相結交。嘉祐三年,仁宗召試舍人院,洵上書辭謝。五年,任秘書省校書郎,次年任霸州文安縣主簿,與姚闢同修〈太常因革禮〉一百卷,即是為宋室歷代先皇編寫傳記,書成,不久即病逝,追贈光錄寺丞。其散文得力於〈戰國策〉、〈史記〉,長於議論。其散文論點鮮明,論據有力,言語鋒利,縱橫恣肆,具有雄辯的說服力。歐陽修稱讚他「博辯宏偉」,曾鞏說「煩能不亂,肆能不流」。例如〈心術〉篇,文中大量運用判斷句式,語氣堅定有力,行文猶如主將部伍行陣,整齊而有變化,富有節奏感。其...
宋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時輔政的章獻太后覺得弟弟比哥哥名次高不合禮法,所以改判宋郊為第一,宋祁第十。[[初任復州軍事推官。召試,授直史館。歷官國子監直講、太常博士、龍圖閣學士、史館修撰、知制誥、工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宋祁處於北宋階級矛盾的時期,寶元二年(1038年)時任同判禮院,上疏認為國用不足在於「三冗三費」,三冗即冗官、冗兵、冗僧,三費是道場齋醮、多建寺觀、靡費公用。主張裁減官員,節省經費,宰相呂夷簡指責他是朋黨,並加以打擊。 評價宋祁性侈華,「多內寵,後庭曳羅綺者甚眾」。亦喜擁妓醉飲,宋庠諷刺宋祈說:「聽說昨夜燒燈夜宴,窮極奢侈,不知...
梅堯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梅堯臣(1002年-1060年),字聖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他生於農家,幼時家貧,酷愛讀書,16歲鄉試未取之後,由於家庭無力供他繼續攻讀再考,就跟隨叔父到河南洛陽謀得主簿一職,後又在孟縣、桐城縣連續擔任主簿職務。在連任三縣主簿之後例升知縣,召試,賜進士出身,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有梅都官之稱。梅堯臣入仕之後,曾胸懷大志,抱有遠大抱負,他原名「聖俞」,後改「堯臣」,意為立志要做個聖明君王的賢臣,然而他卻沒有遇到聖君。50歲後,始得宋仁宗
博學宏辭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科舉考試制科。唐開元十九年開博學宏辭科,用來選拔學問淵博、文詞卓越的人。宋南渡後,亦設有此科。至清乾隆時,因避帝諱(乾隆名宏),改稱為「博學鴻辭科」。《文獻通考.卷三三.選舉考六》:「博學宏辭科:紹興三年立此科。凡十二題,制、誥、詔、表、露布、檄、箴、銘、記、贊、頌、序,於內雜出六題,分為三場,每場一古一今。試人先投所業三卷,朝廷降付學士院,考其能者召試。」也作「博學宏詞」、「博學宏詞科」。
陳維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村詞》,流傳入宮中,受到皇帝贊賞,從此譽滿天下。康熙十八年(1679年),由大司馬宋公推荐給朝廷,召試博學宏詞,以《璇璣玉衡賦》中選,名列一等,授翰林院檢討,參予《明史》編纂工作。凡4年,因患頭痛,1782年卒於北京任上,終年57歲。 文學風格 陳維崧善詩文,尤擅長詞和駢文。其詞效法蘇軾、辛棄疾,雄渾奔放,寫詞1800餘首,為陽羡詞派領袖。與太倉吳偉業,無錫嚴繩孫、秦松齡、顧貞觀等結“慎交”詩社,與朱彝尊、顧貞觀並稱“詞家三絕”。其駢文秀麗無比,時人稱為清代駢文開山。其詩雄麗跌宕,後變為沉鬱。 著作 著作有《湖海樓...
解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科舉時代,稱鄉試第一名為解頭。唐.薛用弱〈王維〉:「客有出入於公主之門者,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試官,令以九皋為解頭。」宋.尤袤《全唐詩話.卷一.王維》:「主大奇之,令官婢傳教,遂召試官至第,諭之作解頭登第。」也稱為「解元」。
楊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幼是個神童,博覽強記,太宗雍熙元年(984年),十一歲受宋太宗召試,授秘書省正字(掌管圖書秘籍的次長),淳化三年(992年)賜進士及第[1],遷光祿寺丞。淳化四年,直集賢院。至道二年(996年)遷著作佐郎。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2]。天禧二年(1018年)拜工部侍郎。官至工部侍郎。以「秉清節」自許,「性特剛勁寡合」,為「忠清鯁亮之士」。又好談禪[3]。又好寫詩,善於西崑體,朱熹評之為「巧中猶有混成底意思,便巧得來不覺」[4],與劉筠、錢惟演等詩歌唱和,其編著《西昆酬唱集》,收錄十七位詩人作品,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