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1.88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史耐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耐德(1881~1974)生於德國科倫(Köln),於波昂(Bonn)大學及蒙斯特(Münster)大學修習德國史及哲學後,曾擔任國民學校及中間學校教師。一九二三年任科倫大學講師,一九二八年任波昂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及心理學教授,同年應聘赴美擔任客座教授。回國後於一九三一年與哥倫比亞大學的孟祿(Paul Monroe, 1869~1948)共同創辦〔國際教育學雜誌〕(Internationale Zeitschift für Erziehungswissenschaft),以德、法、英三國語言發行,對比較教育學發展的貢獻極大;唯至一九三四年卻遭納粹沒收,史耐德亦因遭放逐而離開波昂大學。一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道德」、「公德」、「四維八德」。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恩惠。如:「大恩大德」。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忍受、承受。如:「忍耐」、「不耐煩」、「吃苦耐勞」。
經久、持久。如:「耐穿」、「耐用」、「耐久」。
本事。如:「能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去的時事、事蹟。如:「歷史」、「通史」、「正史」、「近代史」。
記載過往事蹟的書籍。如:「史記」、「元史」、「清史稿」、「二十五史」。
古代掌管文書和記事等的官吏。如:「史官」、「太史」。
一種中文傳統圖書的分類名稱,主要收錄歷史、地理、政書等著作。如:「史部」、「經、史、子、集」。
姓。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