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8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名的著作。南朝陳.徐陵〈與李那書〉:「常在公筵,敬析名作。」也作「名著」。
佚名及假名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品的著者不詳、不確定、或以虛構的假名隱匿其真名,這是從古典文學時代就運用的一種對付審查制度以保護著者免遭報復處罰的辦法。由於早期的文學作品多為口頭傳播,因而博得人們記憶的是作品本身而非某著者,即使知某著者,也往往被遺忘,所以這類文學作品常是佚名。至16、17世紀,幾乎每一著者均曾使用一個以上的假名來發表,當時形成風氣的因素有畏懼暴露身分者,尤在政治或宗教鬥爭的時代;有順應潮流者,如17世紀德、義的學術界及文藝界便盛行取新奇的假名;有感於當時性別歧視的壓力,而被迫改採男性假名的女作家;有從事多類型的文學寫作,故而喜好使用不同之假名以保持其各自文學事業的獨立性者;有藉假名的使用使讀者專注其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或事物的稱呼。如:「人名」、「山名」、「地名」、「植物名」、「樂器名」、「職官名」、「請問芳名」、「尊姓大名」。
聲譽。如:「名聲」、「名氣」、「美名」、「盛名之累」、「名不虛傳」。
出色的、大家都知道的。如:「名人」、「名醫」、「名言」、「名酒」、「風景名勝」。
指稱、形容。如:「莫名其妙」、「無以名之」。
量詞。A>用於計算人的單位。如:「學生十名,缺席一名。」B>用於計算排名的單位。:「全班第十名」。
名牌:A>標示名字的牌子。如:「記得把這幾個名牌發下去給學員佩戴。」B>有名的品牌。如:「這件衣服可是名牌?」
無與倫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雄傳序〉:「先生少席家世餘蔭,門第之盛,無有倫比。」 03.清.張三禮〈空谷香序〉:「南曲既興,名作亦鮮。〈琵琶〉詞意深摯,質樸高華,無有倫比。」
一字千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代呂不韋集門客撰《呂氏春秋》,書成之後,公布在咸陽城門,聲明如果有能增刪書中一字的人,就賞給千金。後以一字千金比喻文辭精當,價值極高。典出《史記.卷八十五.呂不韋傳》。[例]韓愈的〈師說〉傳誦至今,真是一字千金的名作
虎頭蛇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虎頭蛇尾」是指虎頭形大,蛇尾體小。就是做事情起初聲勢浩大,後來卻無聲息而馬馬虎虎的意思。元代康進之所著的《李逵負荊》這齣戲劇,內容是寫梁山泊好漢李逵,誤會宋江和魯智深強搶酒店老闆的女兒,經過酒店老闆的指認,知道自己弄錯了,就負荊上山請罪,並且捉到兩個冒名作歹的惡人,將功贖罪。典源這裡節錄的內容是寫李逵回到山上,怒氣沖沖的向宋江、魯智深質問的情節。他罵道:「你們的行為卑鄙,心腸狠毒,做的時候聲勢浩大,人盡皆知,現在卻不敢承認,虎頭蛇尾。不是我事外再生事端,也不是找你們麻煩,誰要你們強奪別人的女兒事情被我知道了。」後來「虎頭蛇尾」可能就是出自此處,被用來比喻做事有始無終。或亦用來比喻文章開始寫得...
五光十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賦」是傳統文學體裁之一,形似散文,但內含詩的韻律,是一種介於詩歌與散文之間的文體。盛行於漢魏六朝,魏晉南北朝時,因應新興的駢偶文風而發展出「俳賦」,此體多採四六對仗的句式,講求嚴格的平仄音律,並喜用典故。江淹為當時著名作家,〈麗色賦〉即其作品之一,內容描繪一位絕色美女的容貌、姿儀。其中一段,文曰:「其始見也,若紅蓮鏡池;其少進也,如綵雲出崖,五光徘徊,十色陸離。」大意是:初見佳人,如見生長於無波如鏡之池中的紅蓮,佳人一動,則如絢爛的雲彩自崖間飄出,色彩鮮麗,燦爛奪目。短短數語,即生動呈顯了麗人的綽約風姿。後來「五光十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景色鮮麗複雜,光彩奪目。亦用來比喻事物...
大筆如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椽,屋頂的柱子。大筆如椽形容筆大如屋頂上的柱子。《晉書.卷六五.王珣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諡議,皆珣所草。」後用以稱揚著名作品、作家或寫作才能極高。
袖手旁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柳宗元(西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人,故亦稱為「柳河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德宗貞元時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又貶柳州刺史,故亦稱為「柳柳州」,後死於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主將,私交甚篤。其詩文擅於刻劃山水,反映現實,風格清新峭拔。柳宗元大部分的著名作品,是在貶謫永州的十年間完成的。他描寫山水,不僅基於長期的觀察和敏銳的感受,更能將山水予以形象化,捕捉不同山水間的個性化特徵,賦予每一座山、每一條溪流獨特的面貌。除了對山水的描摹,柳宗元也藉著山水來表達自身對現實的激憤不平,使其作品真正達到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境界。雖然文名日盛,但是柳宗元在仕途上卻屢遭貶抑。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