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勝     
瀏覽人次:3792 收藏人次:200284
1.著名的古蹟或風景優美的地方。《北齊書.卷一五.韓軌傳》:「廢人飲美酒、對名勝,安能作刀筆吏返披故紙乎?」《儒林外史》第五五回:「這樣名勝的所在,而今破敗至此,就沒有一個人來修理。」
2.有名望的才俊之士。《晉書.卷六五.王導傳》:「帝親觀禊,乘肩轝,具威儀,敦、導及諸名勝皆騎從。」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宣武集諸名勝講易,日說一卦。」
名勝古蹟     
瀏覽人次:3796 收藏人次:323770
風景優美或有古文物遺蹟的地方。如:「對於名勝古蹟我們應該加以保護。」也作「名勝古跡」。
名勝古跡     
瀏覽人次:335 收藏人次:269719
風景優美或有古文物遺跡的地方。也作「名勝古蹟」。
    
瀏覽人次:64088 收藏人次:6423274
優美的地方。如:「勝景」、「勝地」、「尋幽覽勝」、「風景名勝」。
    
瀏覽人次:17213 收藏人次:2398877
4.有名的、出名的。[例]名人、名勝
滄海一粟     
瀏覽人次:48192 收藏人次:1389266
蘇軾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宋神宗時,蘇軾曾被貶官,降為黃州團練副使。當時黃州附近有一處名叫赤鼻磯的名勝,也叫赤壁,因為與三國時吳、魏交戰的「赤壁之戰」古戰場同名,所以赤鼻磯成為後人遊覽憑弔的地方。蘇軾來到黃州,也常到此處勝跡遊賞,並曾以此地為名,撰成前後〈赤壁賦〉兩篇。在前〈赤壁賦〉文中,蘇軾藉與賓客泛舟其上時,抒發萬物興衰、人事變遷的感嘆。文中提到因遊赤壁,而懷想起當年赤壁之戰時,曹操、周瑜當時的英姿,戰船相接千里,旌旗飄揚遮空的壯觀景色,如今卻什麼都不剩,豈不是讓人無限感慨?何況我們如今所能做的就是學漁夫、樵夫般的過日子,以魚、蝦、麋鹿為友,駕著小船,舉酒相敬。人生就像寄居在天地間的蜉蝣,也...
絡繹不絕     
瀏覽人次:31326 收藏人次:1623757
連續不斷。[例]每到假日,各名勝風景區都可看到絡繹不絕的遊客。
一言九鼎     
瀏覽人次:26771 收藏人次:1364963
7>,彊8>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遂以為上客。 〔注解〕
(1) 平原君:?∼西元前351,名勝,戰國趙武靈王之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
(2) 從:通「縱」,指合縱,是戰國時蘇秦倡導聯合六國共同抵抗秦國的政策。
(3) 趙:戰國時七雄之一,與韓、魏分晉立國,都邯鄲,後為秦所滅。
(4) 毛先生:即毛遂,生卒年不詳。戰國時趙平原君的食客,初無表現,後自薦隨平原君至楚,與楚王定約立功。
(5)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後為秦所滅。
(6) 九鼎大呂:傳國寶器,比喻分量極重。九鼎,夏禹所鑄的九口...
    
瀏覽人次:20152 收藏人次:4466642
前人留下來的事物,多指建築、文物而言。同「跡」。如:「事蹟」、「遺蹟」、「名勝古蹟」。
廬山真面目     
瀏覽人次:17099 收藏人次:2479861
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據《蘇東坡全集.前集.卷二三》引)橫看成嶺1>側成峰2>,遠近高低無一同。不識廬山3>真面目,只緣4>身在此山中 〔注解〕
(1) 嶺:相連的山。
(2) 峰:高而尖的山頭。
(3) 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南。三面臨水,西臨陸地,萬壑千巖,煙雲瀰漫。中有白鹿洞、墨池、玉淵等名勝,西北有牯嶺,為避暑勝地。相傳周武王時,有匡俗兄弟七人結廬此山,後登仙而去,徒留空廬而得名;一說以廬江得名。
(4) 緣:因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