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00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吐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痰吐出。《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太公睡不著,夜裡要吐痰,喫茶,一直到四更鼓。」《文明小史》第一六回:「怕的是容易傷風,傷了風就要咳嗽,咳嗽起來就要吐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使東西從口中出來。如:「吐痰」、「吐哺」。《水滸傳》第六回:「見洒家是個和尚,他道不利市,吐一口唾走入去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呼吸道、口腔或喉嚨表面排出的黏液。可能含有唾液、膿、微生物、血液或吸入的微粒等。平常量少,肺部或氣管生病時,量則增加。如:「吐痰」、「濃痰」。
骨瘦如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醒世姻緣傳》第九○回:「哀毀的人,又兼了勞苦,看看骨瘦如柴,飲食減少,咳嗽吐痰,漸漸不起。」
痰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吐痰用的容器。《文明小史》第五二回:「到了後來,忽然喉嚨裡作響,要吐痰了,滿到四處,找不到痰盂。」
不可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准、不行。表示禁止的否定詞。[例]不可以隨地吐痰
炭疽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病名。為炭疽菌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是一種人畜共通病。病畜的症狀是發高熱、痙攣、口和肛門出血、胸部、頸部或腹部腫脹。人感染後,則發生皮膚膿皰、咳嗽、吐痰、呼吸困難、脾腫脹等症狀。
隨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拘何地、到處。如:「好國民不隨地吐痰。」
公共衛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社會中所實施促進身心健康、預防及治療疾病等的方法。[例]注意公共衛生,請勿隨地吐痰
傷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呼吸道受病毒或細菌感染,常於受冷或受潮後發生流鼻水、咽痛、輕度發燒、怕冷與全身不適等症狀。《文明小史》第一六回:「怕的是容易傷風,傷了風就要咳嗽,咳嗽起來就要吐痰。」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