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吐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獻出赤心忠膽。指赤誠相待。《紅樓夢》第六八回:「故傾心吐膽,敘了一回,竟把鳳姐認為知己。」
嘔心吐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嘔出心,吐出膽。比喻費盡心血,歷盡辛苦。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隱秀》:「嘔心吐膽,不足語窮;鍛歲煉年,奚能喻苦?」也作「瀝血叩心」、「嘔心瀝血」。
吐膽傾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出真心話,即真誠相待。《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承信求馮公屏去左右,即忙下跪,口稱:『死罪。』馮公用手挽扶道:『不須如此。』承信方敢吐膽傾心。」元.李行道《灰闌記》第四折:「街坊也卻不道您吐膽傾心說真實。」也作「傾心吐膽」。
傾心吐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吐露真心話,指真誠相待。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二折:「誰想他百忙裡臥枕著床,內傷,外傷,怕不大傾心吐膽盡筋截力把個牙推請。」《紅樓夢》第六十八回:「故傾心吐膽,敘了一回,竟把鳳姐認為知己。」也作「吐膽傾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西從嘴裡出來。如:「吐口水」。
說出、發出。如:「吐露」、「堅不吐實」、「一吐為快」、「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釋放。如:「窗外的夜來香吐放出濃郁的香氣。」
言詞。如:「談吐優雅」。
胸、腹腔內的東西從嘴裡湧出。如:「吐血」、「嘔吐」、「上吐下瀉」。
把私自占有的東西退還。如:「吐出公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腹內器官之一,內儲有膽汁,可幫助消化。
勇氣。如:「膽量」、「壯膽」、「破膽」、「膽怯」、「膽大包天」。
器物的內層,可容納水、空氣等。如:「球膽」、「瓶膽」、「這個熱水瓶的內膽已經破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第二人稱代名詞,相當於「你」。《董西廂》卷七:「我於伊志誠沒倦怠,你於我堅心莫更改。」元.佚名《馬陵道》第三折:「我這裡吐膽傾心說與伊,難道你不解其中意。」
嘔心瀝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吐出心,滴盡血。比喻費盡心血,用盡心思。如:「這些書是作者嘔心瀝血的成果,絕不容許不肖商人盜版。」也作「瀝血叩心」、「嘔心吐膽」。
難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強反問語氣的副詞,即「莫非」的意思。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三折:「我這裡吐膽傾心說與伊,難道你不解其中意?」《紅樓夢》第四回:「難道就沒抄一張本省的『護官符』來不成?」
嘔出心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甚至琢磨到似乎要將心、膽吐出;有時經年累月的反覆苦思,但這還不足以形容他們的辛苦。這裡的「嘔心」和「吐膽」的意思是一樣的,都是比喻創作的苦心。唐代詩人李賀就是一為「嘔心」創作的人。在李商隱所寫的〈李賀小傳〉提到他常常帶著僕人出遊,騎著驢子,背著一只破舊袋子,遇有靈感,就立即寫下來丟入袋中。到晚上回到家時,已經是滿滿的一袋子紙片了,李賀的母親看到這種情形,就說:「我的兒子大概是要將心嘔出後才會停止吧!」這是關於「嘔心」一語典源的資料。至於第二個「瀝血」的典故,則出自於南朝梁元帝所寫的〈與諸藩令〉中。文中寫道:今日國庫充足,穀倉豐盈,占有全楚,涵蓋了王畿以外的南方。我們擁有萬艘船艦,和眾多強悍勇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