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6.05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吞吐含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文時辭意的表達能包蘊深遠的意境。《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將文章按在桌上,拿筆點著,從頭至尾,講了許多虛實反正,吞吐含蓄之法與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西從嘴裡出來。如:「吐口水」。
說出、發出。如:「吐露」、「堅不吐實」、「一吐為快」、「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釋放。如:「窗外的夜來香吐放出濃郁的香氣。」
言詞。如:「談吐優雅」。
胸、腹腔內的東西從嘴裡湧出。如:「吐血」、「嘔吐」、「上吐下瀉」。
把私自占有的東西退還。如:「吐出公款」。
含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藏於內而不表露於外。唐.杜甫〈課伐木〉詩:「雷雨蔚含蓄,牆宇資屢修。」也作「涵蓄」。
2.詞意未盡,耐人尋味。常用來形容創作的技巧。宋.韓琦〈觀胡九齡員外畫牛〉詩:「採摭諸家百餘狀,毫端古意多含蓄。」也作「涵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食物未經咀嚼就吃下去。如:「她一口氣吞了好幾顆藥。」
忍住。如:「忍氣吞聲」。
侵占。如:「吞沒」、「併吞」、「吞款」。
吞吞吐吐:說話不乾脆,一付要說不說的樣子。如:「有話快說,別吞吞吐吐的,讓人看了心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銜在嘴裡、不完全表露。如:「含著一口飯」、「含住體溫計」。
裡面藏著、存在著。如:「含有水分」、「含意深遠」。
隱帶著。如:「含淚」、「含笑」、「含怒」、「含恨而終」、「含情脈脈」、「含羞帶怯」。
含糊:A>言語不明確。如:「含糊其詞」。B>做事不澈底,馬馬虎虎。如:「他辦起事來有板有眼,可一點也不含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儲藏、儲存。如:「儲蓄」、「蓄水池」。
留。如:「蓄髮」。
蘊藏、不表露。如:「含蓄」、「蓄意」。
吞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呼氣與吸氣。即道家所說的吐納。《抱朴子.內篇.極言》:「杜疾閑邪,有吞吐之術。」
2.吞進和吐出。比喻出納、隱現、聚散等變化。唐.盧仝〈月蝕〉詩:「奈何萬里光,受此吞吐厄。」
3.言語不直截或含混不清。《聊齋志異.卷四.青梅》:「生方讀,驚問所來;詞涉吞吐。」
4.傾訴;談吐。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難吞吐,沒氣路,短嘆長吁。愁腸似火,雨淚如珠。」
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由不正復歸於正。三國魏.鍾會〈檄蜀文〉:「我太祖武皇帝,神武聖哲,撥亂反正。」
2.一反與一正。如:「相反可以相成,反正如能互用,困難自然迎刃而解。」
3.無論如何。如:「反正要來,不如早點來。」
4.敵對的一方向我方投降。如:「他率領部分弟兄,向政府軍反正。」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