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7.70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吹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將葭莩灰放置在律管內,以占知季候。若某節氣至,和它相應的律管裡的葭灰便飛動起來,故稱節氣變換為「吹葭」。見《續漢書志.第一.律曆志上》。唐.杜甫〈小至〉詩:「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也作「吹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蘆葦。或特指初生的蘆葦。《說文解字.艸部》:「葭,葦之未秀者。」《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宋.文同〈晚至村家〉詩:「深葭繞澗牛散臥,積麥滿場雞亂飛。」
2.樂器名,吹管樂器。通「笳」。漢.張衡〈西京賦〉:「發引和,校鳴葭,奏淮南,度陽阿。」參見「胡笳」條。
3.姓。如漢代有葭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氣噓呼而出。如:「吹氣」、「吹奏」、「吹口琴」、「鼓瑟吹笙」。
風的拂動。如:「風吹草動」、「風吹雨打」。
自誇、說大話。如:「吹牛」、「吹捧」、「吹噓」。
事情不成功或關係破裂。如:「他們的婚事吹了!」
鼓吹:宣傳。如:「鼓吹革命」、「這次慈善募款活動大家要多多努力鼓吹。」
吹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節氣變換。參見「吹葭」條。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憶昨夾鍾之呂初吹灰,上公禮罷元侯迴。」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