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7.22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咋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吵雜的聲音。漢.桓寬《鹽鐵論.論菑》:「蓋越人美羸蚌而簡太牢,鄙夫樂咋唶而怪韶濩。故不知味者,以芬香為臭。不知道者,以美言為亂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突然、忽然。《左傳.定公八年》:「桓子咋謂林楚曰:『而先皆季氏之良也,爾以是繼之。』」
爆發、激怒。《西遊記》第一五回:「急得他三尸神咋,七竅煙生。」
大聲的。《集韻.入聲.陌韻》:「咋,大聲。」《宋史.卷三六四.韓世忠傳》:「與賊遇。世忠步走挺戈而前,賊望見,咋曰:『此韓將軍也!』皆驚潰。」
囓、咬。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且負甲為兵,咋筆為吏,身死名滅者如牛毛,角立傑出者如芝草。」《聊齋志異.卷七.甄后》:「一日,有瞽媼牽黃犬丐食其家,拍板俚歌。女出窺,立未定,犬斷索咋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唶唶:形容鳥鳴叫的聲音。《淮南子.原道》:「故夫烏之啞啞,鵲之唶唶,豈嘗為寒暑燥溼變其聲哉?」
嘆息。《韓非子.守道》:「人臣垂拱於金城之內,而無扼腕聚脣嗟唶之禍。」《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唶曰:『氣佳哉!鬱鬱蔥蔥然!』」
參見「嚄唶」條。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