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4.77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品德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品德教育是著重道德品格的教育,廣義說,是人格教育;狹義而言,則是將個人較為穩定的特徵和傾向所表現的道德品格視為教育的重點。道德品格是指社會道德原則與規範,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包含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與道德實踐等因素。因此品德教育若要凸顯其道德性與價值性,則應強調為道德品格的教育。
  品德教育的實施,可引李可納(T. Lickona)於一九九一年出版的〔品德教育:學校如何教導尊敬與責任〕(Education for Character: How Our Schools Can Teach 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一書中的觀點為例。該書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知識或技能傳授給人。只限於口語單用。如:「教書」、「教琴」、「我來教你」。
傳授、訓誨、指導。如:「教學」、「教育」、「教授」、「教誨」、「教訓」。
宗教: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種種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意識形態。如:「佛教」、「回教」、「基督教」、「天主教」。
使、讓。如:「真教人失望!」、「教他回去吧!」
禮儀、規矩。如:「禮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道德」、「公德」、「四維八德」。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恩惠。如:「大恩大德」。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類的總稱。如:「貨品」、「贈品」、「物品」、「商品」、「成品」。
等級。如:「上品」、「下品」、「極品」。
人的德行。如:「人品」、「品格」、「品行」、「品學兼優」。
細辨滋味。如:「品茶」、「品味」、「品嘗」。
評判。如:「品詩」、「品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產。如:「生育」、「生兒育女」。
使存活、長大。如:「育嬰」、「育幼」。
栽培、教導。如:「教育」、「訓育」、「培育」。
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教導培育。《孟子.盡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一種有關培植人才,訓練技能,以支應於國家建設、社會發展的事業。
品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品性道德。如:「好的品德,要自己培養。」
品格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以亞里斯多德的德行倫理學為基礎,以習慣培養美德,並成為人格特質的一部分,故稱為「品格教育」。也譯作「品德教育」。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上古2 先秦到漢初2.1 夏商2.1.1 教育萌芽2.2 西周2.2.1 教育內容2.2.2 教育方向2.2.3 教育特點2.3 東周2.3.1 思想學派2.4 秦2.4.1 以吏為師,以法為教2.5 兩漢2.5.1 西漢2.5.2 東漢3 魏晉南北朝4 隋唐4.1 教育系統化4.2 隋4.3 唐5 宋代5.1 重文輕武5.2 興學運動5.3 官學私學5.4 教育理論6 元代7 明代7.1 擴大和完善7.2 八股取士7.3 書院政治7.4 王守仁的道德教育8 清代8.1 新式教育的興起8.1.1 教會學校8.1.2 外事學校的興起8.1.3 百日維新及新政期間8.1.4 新式教育制度8...
訓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指師長本著教育的原則,順從學生身心的需要,予以教導養護,使其生活、行為能獲得健全的發展。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