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5.49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哭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哭著訴說。《三國演義》第一三回:「那人來見天子,乃國戚董承也。帝哭訴前事。」《文明小史》第二回:「不料店小二因他父親被打,奔到地保家中哭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痛苦而呼號、流淚。如:「哭訴」、「哭哭啼啼」、「哭笑不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敘說。如:「訴說」、「訴怨」、「訴苦」。
控告。如:「上訴」、「控訴」、「起訴」。
求助、藉用。如:「訴諸武力」、「訴諸法律行動」。
拒學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如果有順利逃避上學的孩童,會在請假後症狀減緩。 抗拒行為孩童會出現口語上的拒學、反抗上學、發牢騷、哭訴、易怒、等現象。有的甚至會抗拒離開家哩,而有些則會出門上學後,到了學校,再度返家。 心理症狀孩童會有不良適應性的恐懼和過度的焦慮;有些則會擔心和父母分離;有的則會對於學校中某些特定事物有嚴重的恐懼,甚至有些會出現憂鬱現象。(註1) 病程盛行率大約為百分之五,一般發生可分為三個主要的年齡層:剛開始是在五到六歲剛上小學階段,可能主要原因為新學校適應問題;而再來為十一至十二歲國小剛上國中階段;最後則是十六、七歲國中上高中階段...
淚汪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淚水充滿眼眶,形容非常傷心。明.高濂《玉簪記》第七齣:「淚汪汪,故園兵火遭蜂嚷。」《初刻拍案驚奇》卷八:「楊氏見來得快,又一心驚,王生淚汪汪,走到面前,哭訴其故。」也作「淚眼汪汪」。
祭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宋代故事戲。敘述白素貞被壓於雷峰塔下,其子許士林得中狀元,衣錦還鄉,知母情事,乃至雷峰塔前哭祭。白素貞出現,母子團聚,哭訴往事,終告忍痛分別的故事。
哭昭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唐代制度中規定,凡臣子百姓有冤情未申時,須到唐太宗的墓前哭訴。後以哭昭陵比喻哭訴冤屈。宋.陸游〈遣懷〉詩:「積憤有時歌易水,孤忠無路哭昭陵。」
赤帝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漢高祖曾斬白蛇,後有老嫗哭訴此白蛇乃其子,為赤帝子所殺,後遂稱漢高祖為「赤帝子」。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
哀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哀傷的哭訴。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江南喪哭,時有哀訴之言耳。」唐.杜甫〈瘦馬行〉:「見人慘澹若哀訴,失主錯莫無晶光。」
擔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差錯要負責。《文明小史》第二回:「不料店小二因他父親被打,奔到地保家中哭訴,地保恐怕擔錯,立刻進城稟報。」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